知书达礼 美美与共——高二(13)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南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13)班的同学们走进了南通市富美帽饰博物馆,开展了主题为“知书达礼 美美与共”的参观实践活动。
上午8点半,同学们准时在博物馆大厅内集合,签到、整理、进馆,伴随着讲解员热情洋溢的讲解声,开始了他们的帽子文化之旅。
过程中,同学们热情满满,欣赏栩栩如生的藏品 ,品味精美绝伦的珍品,感叹艺术殿堂的美妙,细细感受着帽饰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努力汲取着来自博物馆的力量。
富美博艺书院曾获评“最美阅读机构”,馆内书籍期刊品种丰富,环境清幽。参观博物馆结束后,学生们忍不住地来到书院一睹为快,漫步书间,感受书香富美。
参加活动前,同学们都对“衣冠礼仪”知识做了前期的学习和了解,活动结束后,每人进行了即时主题演讲,陈述自己的观点,畅聊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活动感悟
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华夏一词,不仅是地理层面的,更深一层的价值在文化沉积方面。冠帽发展至今,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冠、冕、巾、僕头,至天子及平民都有可戴的冠帽,天子有帝冕,文有进贤冠,武有號羽冠,法制冠,文人学士,平民百姓各有冠饰。秦汉有巾,唐宋有翅翼,明有乌纱,清有顶戴花翎。赫哲,彝,藏,蒙古,汉及朝鲜各族,各有风格各异的冠帽,更加增加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于蔡瑞
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礼节和仪式。通过活动深刻学习和理解了“衣冠礼仪”。 我国从商朝开始对衣着就形成了一定的规约,到了周朝逐渐形成了一套冠服度。此后,由于身份地位以及场合的不同,衣冠服饰也各有其式。
博物馆内展示的精美绝伦的藏品,给我们带来的是服饰、冠帽之美!图书漂流,让我们体会到浩瀚书海、文化的灿烂之美!在感叹中国礼仪之大美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世界上各种优秀的文化,让我们民族的文化更加多元多彩,“美美与共”!---吴安琪
帽子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工艺水平,闪耀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光。中国,作为衣冠上国,向来讲究衣冠不分家。首服也称“头衣”,泛指一切裹首之物。每一顶帽饰都记载着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往事、一种文化。帽子,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顶上风姿、祝福印记、魅力时尚、锦绣华章……多姿多彩的帽子无声息地告诉人们从古至今,从中到外的时代变换、潮流更迭,那是文化的足迹、时代的缩影。---丁赵勤
今天我们有幸能来到富美帽饰博物馆,在这一座以帽饰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里参观,揽馆藏、画草帽。这座博物馆历史悠久,里面所展出的每一顶帽饰,都记载着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往事和一种文化。我们便在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了解了这些有趣的历史知识。欣赏着这些多样的帽饰,大家仿佛跨越时空与那些历史人物相逢。我们还一同前往了2楼的图书馆和4楼近千平米的现代帽饰展厅,了解了中国帽饰的发展史和一些特殊的帽饰。最后大家精心绘制了自己心目中独一无二的草帽,这也是我们参加这次活动意义深刻的留念和记忆。---曹雨涵
知书达礼形容一个人有教养,通事理。作为礼仪之邦,我们尽仪表之礼则是基础,一个人的衣着留给他人的是第一印象。帽子,作为新时代青年人必备的潮流单品,在这座帽饰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帽子的前世今生。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历史文物不仅是时间的积淀、岁月的陈酿,不仅是一个静态的存在,更传承着文化血脉与我们的生活所处息息相关,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中,我们总能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从不忘本来中获得开辟未来的力量,从这股力量中,我们汲取有益的成分,做到美美与共。---郑斯湉
参观帽饰博物馆可以领略世界各地、古今中外不同文明所创造的帽饰文化,通过讲解、欣赏、参观,让我们对原本并不熟悉的帽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通过这件件物品来探索背后的历史渊源。而制作帽饰更拉近了我们与传统的距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更让我们体会到帽饰在历史中起到的作用,并立志将其不断发扬光大。参观讲解、动手制作……这些过程是现代与古代的碰撞,是新生与右典的交织,更让我们坚定了传承文化、发扬文化的责任担当。---范含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