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务公开>四星复审>详细内容

四星复审

四星复审分项自评表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30 20:21:30 浏览次数: 【字体:

换附件4

 

 

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

自评表

 

 

(四星复审)

 

学校名称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复审星级

四星级

校长姓名

高迎九

电话

0513-59008801

学校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星城路300号

学校网址

www.www.caecollmar.com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制

二〇二二年四月

 

三、分项自评

 

办学条件1-1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1

评估

指标

1.学校独立设置。规模在30个班以上,平均班额达标。生均占地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老城区学校不少于25平方米),新建学校不少于66667平方米。校园校舍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

A

评价

细则

(1)专门举办高中学历教育的独立法人,校园内外均未主办义务教育段学校;同一校名下无独立法人高中分校、校区及义务教育段学校

(2)办学规模适度,一般在1016轨之间,平均班额不超过50人

(3)校园生均占地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老城区学校不少于25平方米)暂不达10轨的学校,按标准规模与班额计算,即不少于45000平方米新建学校不得少于66667平方米

(4)生均校舍(不含宿舍)建筑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新建学校的校舍(不含师生宿舍)建筑面积不少于22500平方米生均学生宿舍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5)师生食堂建筑面积、厨卫设备安全卫生监控系统等达到有关部门管理要求,餐厅面积和就餐席位与有就餐需求的师生总数相匹配

(6)卫生室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轨制较大的学校需适增加卫生室使用面积),功能分区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常用器械及药品按规定配置和管理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1.学校独立设置

我校为专门举办高中学历教育的独立法人,现学校法人代表是高迎九校长,校园内外均未主办义务教育段学校;我校无独立法人高中分校、校区及义务教育段学校。

2.办学规模适度

近三年,学校招生计划均为800人。目前三个年级均设16轨,共48个班;全校学生在籍数为2388人,实际在校学生数为2347人,平均班额为48.9人。

3.校园面积达标

校园占地面积138069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达58.83平方米。

4.校舍配置合理

(1)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合计54292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2.58平方米。

(2)学生宿舍共有4幢5层楼的建筑,总建筑面积10796平方米,生均住宿面积4.52平方

米,目前实际住宿学生数为570人,生均住宿面积为18.9平方米

5.食堂设置标准

食堂有1幢3层楼建筑,其中第1、2层学生食堂共有2416个餐位,第3层教工食堂能容纳

260个教工就餐,完全满足师生就餐需求。食堂厨卫设备一流,配有IC卡计费系统设备和智慧餐盘结算系统、安全卫生监控系统,2013年被评为南通市A级食堂;2019年,纳入全省“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2016年以来学校一直承担中高考考生午餐供应,得到上级部门好评。

6.校卫生室配置符合要求

校医室(卫生室)使用面积81.04平方米,设有诊疗室、处置室、观察室三室,功能分区明显。室内配有常用药品近60种,常用器械80余种,可满足在校师生常见病、多发病的用药需求。

问题与不足

1. 学校近几年招生数增加,食堂排污系统超出原有设计承受力,设备出现老化现象

2. 部分代建项目出现破损,有安全隐患。

改进措施和目标

1. 报废一批食堂固资,购买新设备和学生餐桌,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2. 主动和上级部门沟通,根据预算资金对破损建筑及时维护和每日安全隐患排查。

 

 

 

办学条件1-2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2

评估

指标

2.学校教学、生活各类设备设施齐全,配置先进。建成智慧校园,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运用水平较高。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对学校个性发展形成支撑

A

评价

细则

(1)学校有标准的8跑道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城市学校(新建校除外)田径运动场不低于6跑道300米;学校设有分校区的应有独立的标准田径运动场20轨以上学校应建有两个标准田径运动场。

2)拥有体育馆和体育教学必的各类运动场地;生均活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含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和其他专用运动场地等);体育器械丰富,能够满足正常体育教学和活动需要

3)图书馆具有省二级及以上资质,生均纸质藏书不少于50册,年增图书生均不少于1,实行开放式、信息化管理,图书流通率高,年生均借阅图书20册以上;阅览室座位数不低于学生数的1/10,电子阅览室电脑不少于100台;拥有合法使用权且适用于高中学生的电子图书系统,图书资源丰富,阅读使用流量大。

(4)音乐室、美术室等用房及设施设备充足16轨制左右学校的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分别按3个配置,20轨制以上学校应适量增加

510轨制及以下学校按4、4、3配备理、化、生普通类标准实验室,至少配备3个通用技术实践室有规范的仪器室、药品室、准备室标本室、危化品专用存放场所10轨制以上学校根据课程需要按比例增加能根据校人才培养需要,装备设施设备先进的探索、创新、数字等各类特色实验室,但不抵算理、化、生普通类标准实验室

6)普通教室及各类专用教室均有符合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人均一台计算机,学生使用的电脑生机比达到8:1并保证使用正常。

(7)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的设施设备齐全、安全,实行智能化管理,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

(8)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和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运用,千兆进校,百兆进班,有支持教育管理、教学服务和师生学习的集成平台,有统一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有支持学校及师生个性化、多样化和优质化发展的数字资源,有满足教学需求的智能专用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1. 学校建有标准的8跑道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

2. 学校拥有1座大型体育馆、1片11人制和2片5 人制标准足球场、10片标准篮球场、4块排球场、2块网球场、1个健身房、2个乒乓球房、1个攀岩馆(含2组攀岩设施)、1个壁球馆、2个剑道馆等体育教学必需的各类运动场地;生均活动面积达13平方米(含1个田径运动场、1个体育馆和1个其他专用运动场地等);学校体育器械丰富,完全能满足正常体育教学和活动需要。

3. 学校图书馆为南通市教育局评定的南通市示范图书馆,纸质藏书122504册,生均纸质藏书51.3册。近三年新增图书为:2020年因疫情没有订购,由学校组织学生捐赠,共捐赠2417本,已用于各班教室读书角漂流;2021年新购3335册;2022年20万元预算(由于2020年疫情原因没有统一订购图书,增加10万元预算增补2020年指标,约6700本)。学校图书馆实行开放式信息化管理,所有图书均由学生自主借阅,同时在教学区三到五层和学生宿舍区设有开放式书吧。我校图书馆与南通大学图书馆形成电子图书网络化共享,每个班采用班级图书角和班级图书漂流模式,大大提高了图书流通率,学生年借阅量在48574多册,生均借阅量约为20.34册。图书馆阅览室座位数有380个,比例配比1:6.3。电子阅览室电脑有112台。学校共享南通市教育局慧学南通平台的电子图书系统资源,完全满足学生需求。

4. 学校建有江苏省江海文化美育课程基地,音乐室、美术室等用房及设施设备充足,配有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分别为5个,还有国画教室、沈绣教室、蓝印花布馆、古琴房、合唱教室等功能室。

5. 学校建有3个省级课程基地,物理普通类标准实验室6个,物理创新、高低温技术、通用纳米创新类实验室3个化学普通类标准实验室6个,生化创新、化学先修竞赛创新类实验室2个生物普通类标准实验室5个生物先修竞赛创新类实验室1个。每个实验室都配备了实验仪器室、药品室和准备室,单独建有1间标本室,1间危化品室。通用技术类实践室有普通类木工实践室、技术设计室、金工实践室、电子技术实践室等5个,三模实践室、结构实践室、物联网实践室等创新类实践室3个。2018年我校星火创客空间课程基地被评为省优秀项目。

6. 学校现有48间普通教室,每间教室均配置了一台86寸纳米电子黑板(含电脑)及高拍仪。理化生实验室、数学、地理、历史、艺术、技术(含通用技术)等专用教室均配置符合教学需要的70寸的电子黑板或超短焦投影机+电脑及实物投影仪。每位老师配备一台用于办公的一体机电脑。三个课程基地功能教室电脑+信息技术教室电脑共481台供学生使用,生机比达4.96 :1,都能正常使用。

7. 学校建有1幢3层楼的食堂,食堂配有IC卡计费系统设备和智慧餐盘结算系统。宿舍每层还配有开水房和洗衣机,每间宿舍有独立的卫生间、淋浴间,每人有独立的衣物橱和鞋柜等设备,全部装有空调和电扇,均配备了防火、防盗监控等安全应急设备;宿舍进出门使用人脸识别系统。我校食堂和宿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

8. 学校一直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和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运用,网络入口是共享南通教育局千兆光纤接入,百兆进班级,无线网全覆盖;建有数字化实验室等智能专用教室17个。2020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学校2017年开始使用科大讯飞的智学网系统平台(https://www.zhixue.com/login.html),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整合大数据采集、基础数据分析、精准教学、智能练习、教学监管模块,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基于对学校日常考试、测练、练习作业等全场景学业数据的采集和精准分析,为教师讲评、备课、教研,为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管理者科学管理等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我校教育管理云平台(http://oa.www.caecollmar.com/#/home)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平台融合发展,构建互联互通、应用齐备、协同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形成智慧教育大脑;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数字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给模式,提高供给质量,提供教育大资源共建共享与智能服务。

学校常抓网络安全,2020年学校网络经过专业公司(公安部备案公司)二级测评,在安全控制措施方面,与互联网区域边界部署防火墙、入侵防御设备、web应用防火墙实施安全防护,部署了KIWI SYSLOG WEB ACCESS,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的日志进行统一管理。在安全计算环境方面,学校网站管理后台(SmartSchool Professional)提供了身份鉴别、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

学校数据中心建有服务器,老师可以把个人资源放到学校服务器上,供学科组进行分享。全体师生也可以使用市教育局统一建设的慧学南通平台(http://www.ntjy.net/)资源,同时学校也购买了学科网资源平台(https://www.zxxk.com/)和北京正确云资源平台(https://www.zqy.com/)供老师使用。

问题与不足

   中老年教师的信息素养尚需进一步提升。

改进措施和目标

加大对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

 

 

 

办学条件1-3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3

评估

指标

3.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环境设计独特,内涵丰富。人文气息浓郁,文化品位高,形成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

A

评价

细则

1)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开,图书馆、实验室、信息中心方便师生使用

(2)依据学校办学传统、文化积淀和发展定位,注重文化环境设计建筑、道路、绿化、文化景点等有整体规划和个性特点,文化景点具有传承性、教育性,体现办学理念特色和品位,共同形成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文化氛围。

(3)着眼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智慧校园建设,以校园公共活动空间为主,建设配有数字化资源、交互式终端的学校文化环境。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1. 校园整体布局科学合理

校园功能区域布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办公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四大区域相对独立;校内有2条天然河流:啬翁河以西为生活区,桃源河以东南侧为办公区,北侧为运动区,两河之间为教学区。教学区内建有3幢教学楼、1幢图书楼、2幢实验楼、1幢技术楼,均有风雨连廊相通,便于师生开展教学活动;运动区内建有体育馆、大操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健身房、乒乓球房、攀岩馆等体育教学必需各类运动场地;生活区内建有1幢食堂、4幢学生公寓宿舍楼。桃源河、啬翁河南北贯穿校园,河上8座桥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连成一体。

2. 校园文化景观独具品位

学校坚持促进科学、人文和艺术三位一体的“博雅教育”的理念,完善了学校文化的理念、行为、视觉和环境四大识别系统,人文景观与生态景观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功能完善、生态和谐、既有传统文明又有时代感的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园林化”的思想。校园文化景点中西合璧。学校大门内,镌刻着“日进日新,成人成己”学校精神的巨石横卧草坪,主广场上矗立着欧式亭廊,至圣先师孔子雕像立于其中,《通大附中赋》刻于其后石壁,“博雅勇毅”校训镌于涌泉池壁,“潜龙跃渊”汉白玉校徽雕塑坐于主广场中央,寓意着“科学”“人文”“艺术”三位一体办学理念。校园建筑承载人文精神。楼宇命名融入校训元素,3幢教学楼名为仁雅楼、信雅楼、义雅楼,图书馆楼名为博雅楼,2幢实验室楼名为至真楼、行果楼,体育馆名为勇毅馆,行政办公楼名为博约楼,艺术教室、剧场、报告厅设于至美楼、至善楼,食堂楼名为静俭楼,男女公寓宿舍楼分别名为静雅楼、静娴楼。道路命名融入校风教风学风,有和融东西大道、诚朴路、勤敏路、卓创路、笃敬路、善导路、敏学路、精思路。教学楼门楣悬挂着“笃敬善导”的教风和“敏学静思”的学风木刻匾额,至美楼草坪上依偎着小提琴与五线谱的不锈钢雕塑,至真楼、行果楼前东侧广场上屹立着“脑洞大开”思维雕塑,西侧草坪上散落着二进制数字的石雕,和融西大道边5座灯箱集中展示学校文化、办学特色、校园活动、典型人物,彰显了附中校园文化特质。

3. 校园环境建设以人为本

校园规划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环境优美怡人。绿化总面积66300平方米,其中水面6570平方米,绿地率46.2%,生均绿化面积28.25平方米。和融东大道两侧榉树成荫,西大道、大草坪一季一景,桃源河两岸遍布樱花树,碧波潺湲、天鹅戏水、黄鸭徜徉,河中养殖了鲤鱼、鲢鱼、鲫鱼、青鱼等多种淡水鱼,一年一度在此举行的“捕鱼节”增进了师生对校园的亲近感和归属感,也是生物、生态和劳动课程的综合实践。校内占地15亩的果园“桃李园”是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种植有枇杷、桃子、梨子、柿子、橘子等多种水果,学生在这里感受四季的更迭,触摸大自然的馈赠,体验耕耘与收获的快乐。

校园公共活动空间注重育人功能。桃源河得名于风景宜人的“桃花源”,啬翁河得名于南通人最为敬仰的先贤张謇先生的号,启示和教育学生以张謇先生为榜样,立志报国、强毅力行。两个河上有立德桥、树人桥、立功桥、立言桥、立心桥、立恒桥、立异桥、立信桥等8座桥,教育师生立德修行、创新建功。结合智慧校园建设,形成了数字化资源、交互式终端的文化环境。教学楼设置书吧、朗读亭、茶歇室等公共活动区域,供师生在课余潜心阅读,交流思想。教室及功能馆室门口都装有电子班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和学生公寓前各设置一间“爱聆健心房”,用于学生放松心情听音乐。在宿舍区南侧建有智慧书屋,学生在空闲时段自主借阅书籍,也可以在里面进行阅读。学校图书馆共享南通大学、慧学南通平台的电子图书系统资源,完全满足学生需求。体育馆篮球场铺设了标准比赛用全实木并喷绘了专业场馆的彩油,篮球文化特色鲜明。

问题与不足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文化建设的进一步丰富尚有一定提升空间。

改进措施和目标

通过3-5年的继续努力,校园文化育人个性更加鲜明。

 

 

 

 

办学条件1-4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4

评估

指标

4.学校办学经费满足办学需求,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低于8000元。学校经费收支平衡,无负债,或负债在合理范围,且债务化解成效显著

A

评价

细则

(1)财政安排的办学经费满足办学需求,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

(2)财政能适时安排改善办学条件经费,保障校舍设施及时维修、保养教育教学设备及时添置、更换、升级等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低于 8000元(已无法使用或按规定应该报废的需扣除)

4)办学经费收支平衡,无负债,或负债在合理范围债务化解有保障、有进展。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1.财政投入满足办学需求,生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

2019-2021的三年间,投入公用经费总额分别为395.28万元、427.68万元、457.93元,生均分别为0.18万元、0.18万元和0.19万元

2.财政及时安排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校园正常教学工作。近五年新增设备设施总额1200万元

全校全部完成教室纳米黑板更换项目,完成体育馆屋面和地面改造项目等重大项目。

3.目前教学设备仪器总值31858262.44元,生均1.36万元。

4.办学经费收支平衡,无负债。

问题与不足

部分代建项目出现破损,有安全隐患。

改进措施和目标

及时维修,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安排年度预算,3年内完成全部维修项目,全力保障校园安全。

 

 

 

队伍建设2-1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5

评估

指标

5.校长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思想,改革创新意识强,精于管理,深入教学一线,对教育教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主持过省及以上课题的研究或改革项目的实施,科研成果在设区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A

评价

细则

(1)校长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校长任职资质和专业标准,从事教育工作不少于10年,近3年师生满意度均在85%以上

(2)校长能正确理解普通高中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办学思想端正,教育理念先进,管理行为规范,改革创新意识较强,较为丰富的课程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指导和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素养,任期目标达成情况良好

(3)校长深入教学一线,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制度化上课听评课,每学期听评课总数不少于30节,且覆盖年级、学科,兼顾必修、选修及学校特色课程

(4)校长对教育教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每学期至少为全校教师作2次引领性的学术讲座或教育管理专业报告,近3年在级及以上媒体独立发表研究管理文章,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教育部门的立项课题、改革项目注重实践应用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前任校长朱全中

2016年8月-2020年9月,朱全中担任校长、党委书记。朱全中,中学高级教师,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南通市学科带头人,2020年10月起任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局党组副书记。有近20年高中校长管理经验,先后获南通市第九届园丁奖、南通市领航校长、南通市优秀校长、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劳模)、全国教育援藏先进个人等称号。在任期间,狠抓“三风”建设,通大附中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科研基地学校、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南通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南通市三好标兵竞赛评选活动常态化建设先进单位、南通市首批“慈善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南通市中小学学科德育基地等荣誉称号。他本人入选省“333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工程”,作为核心组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各1项,主持完成省级课项2项、市级课题1项五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管理文章11篇,其中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在省内外作专题特色办学报告11次。管理业绩获师生高度评价,师生满意率均在97%以上。

二、现任校长高迎九

办学理念先进。到任后,充分调研,全面谋划,清晰确立建设高品质高中的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具有先进思想和现代办学理念,有品质、有品位、有品格的优质品牌高中。科学制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教育高质量、办学高品质、创响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办学品牌”(简称“两高一优”)的学校发展目标,明确了“坚持立德树人突出教学中心变革管理模式大胆局部突破凝练学校文化形成品牌特色”的发展思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步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学术素养和生命素养,培育具有“博雅、勇毅”气质和鲜明个性的附中学子。

教学管理创新。以身作则,主动承担校本选修课程及一个班的作文教学任务,除出差、外出开会,每日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听评课总数100节以上,每周参与指导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每学期开学初、期中期末为全校教师引领性综合报告和学术讲座;大胆创新,结合校情拟定契合实际的管理规章,进一步突出质量意识,全方位强化教学管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较快,2021年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

教育科研引领。主持完成省级课项1项、市级课题1项,正在主持研究的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三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管理文章5篇,在省内外作专题特色办学报告10次,产生了积极反响。

办学业绩突出。2020年以来,学校先后获评新一轮江苏省文明校园、南通市文明校园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南通市先进集体、南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中法百校交流计划”项目学校、南通市国际理解教育基地、南通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南通市网络教育示范基地、南通市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学校质量的飞速提升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可,2020、2021年度民主测评满意率均在98%以上。

问题与不足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度及政策的倾斜度不够。

改进措施和目标

在政策制定和推进落实上,更加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更加关注过程性推进和针对性培育。

 

 

 

队伍建设2-2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6

评估

指标

6.学校领导班子及管理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团结协作,有前瞻的观念、服务的意识、实干的精神,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满意度高

A

评价

细则

(1)管理干部的岗位职数、年龄层次、学科结构合理,选拔任用和考核奖惩的标准科学、程序规范结果公正,310%左右的管理干部具有校际交流任职、支教、挂职锻炼等经历

2)90%以上的中层以上干部在教学第一线任教,带头立德树人、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教学实绩良好。

(3)建立并实施领导力提升方案,提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管理团队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民主测评满意度(称职率)在90%以上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领导班子能力全面、业绩突出

学校为正处级建制,领导班子成员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教育局考察,由市委组织部任命。现任党政领导班子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共6人,其中校长、党委书记各1名,副书记、副校长4名。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50岁,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分别任教语文、政治、体育等学科,具有高级教师专业职称,其中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名、南通市“226”工程培养对象3名、南通市学科带头人5名。领导班子成员具有江苏省海门中学、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等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任职经历,素质全面,业绩突出,善于团结协作,勇于开拓进取。

二、中层干部结构合理、素质精良

学校现设有党政办、教务处、学生处、教科处、后勤处、国际教育处等六个职能处室和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配齐配强干部队伍,每三年开展一轮中层干部选聘。学校现有中层干部19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中学高级教师9人,中学一级教师10人。从年龄而言, 50岁以上5人,40-50岁12人,40岁以下2人,平均年龄46岁。从学科分布来看,覆盖10个学科,学科结构均衡,其中语文4人、数学4人、外语3人、物理1人、化学1人、生物1人、政治2人、历史1人、体育2人、信息技术1人。中层干部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其中南通市学科带头人6人,南通市骨干教师7人,南通市教坛新秀1人,局直学科带头人2人,局直骨干教师2人,局直教坛新秀1人。

三、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务实担当

学校现任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中,73%左右具有校际交流任职、支教、挂职锻炼等经历,其中4人有海门中学任教、任职经历,2人有南通中学任教、任职经历,3人南通一中任教、任职经历,2人有如东中学任教、任职经历,3人有新疆伊宁二中援疆挂职经历, 4人分别有平潮中学、白蒲中学、南通三中、小海中学等任职经历。近3年来,我校行政干部因能力业绩突出,6人分别调任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基教处副处长南通一中党委书记、田家炳中学副校长、紫琅湖实验学校副校长等职,2人先后兼任南通市一初中校长,3人援疆,2人挂职,成为南通市直学校教育管理干部的培养基地。

1.提升五种能力。以提升干部执行力、表率力、创新力、担当力、协作力为目标,建立并实施领导力提升方案,提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管理干部思路开阔,善于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开展工作富有预见性,敢于打破窠臼、开拓进取,推进课程基地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多元发展、特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层干部整体素质强,胜任本部门管理工作,均能独当一面,积极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推动学校向高品质高中迈进。

2.立足教学一线。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教学第一线成为制度,全员全程蹲点学科和备课组活动,与学科教师沟通交流,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3名副校长每人分管一个年级的教学管理,在教学一线担任教学工作,胜任高中循环教学。中层干部为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骨干,其中6人担任班主任,5人承担语数外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学成绩优异。管理团队每周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行政干部都向全校教师开设研究课1-2节。带头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主持或参与过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每年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成果丰硕。

3.服务全校师生。学校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把加速学校质量提升、提高师生员工的成长指数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促进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领导班子作风踏实,经常走访教职工,在师生员工中享有较高威信。管理干部均参与住宿生管理,坚持每人每学期至少一周的夜值班制度;均参与校园导护管理,坚持每人一周至少一次的全天督查;均参与所在年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包括夜自修延时和周六管理、节假日值班等。全校上下形成了“民主、团结、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管理团队的大局意识、合作品质和团队精神,引领着全校师生精神面貌日进日新,获得师生员工以及家长的高度认可。每年教代会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向全体教代会代表公开述职,中层干部接受教职员工民主测评,民主测评满意率均达95%以上。

问题与不足

受制于学校40岁以下年轻教师比例偏少的现状,中层干部年龄结构存在老化现象。

改进措施和目标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重视后备干部的培育,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老中青梯度搭配更加合理、管理效能更有潜力的干部队伍。

 

 

 

队伍建设2-3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7

评估

指标

7.教师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专业水平高。生师比不超过11:1。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硕士学位及其以上占比不低于20%,中、高级技术职务占比不低于60%。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稳定,符合学校课程实施的要求。图书馆、卫生、实验室等工作人员胜任工作,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B

评价

细则

(1)学校弘扬高尚师德师风,措施扎实,成效显著,教师恪守师德规范,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无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等违规行为

(2)师资配充分满足各类课程开设的需要,生师比达到11:1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比例达15%以上(双本科可1:1换算),或含在职读研教师达20%以上;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数的60%以上

(3)有一支相对稳定、数量足够、业务精湛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一般按班级数1:1配备,能充分满足课程改革需要,在德育工作、校本选修、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面起到指导支持作用

(4)图书馆、实验室、医务室和心理咨询室人员均具有相应专业任职资格,60%以上有中级以上职称。图书馆专职人员不少于3人,其中至少1人为图书管理专业出身(教师转岗人员需经过设区市以上专业培训)。理、化、生实验室专职实验员分别按轨制5:1配备。医务室至少配备2名具有资质的医务专业人员(可按年度聘用社区医院等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全日制在校工作),在编在校专职医务人员至少1人,寄宿制规模较大的学校需适当增加专职医务人员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师德建设常抓不懈

学校弘扬高尚师德师风,每学期均召开师德师风专题大会,在显要位置张贴《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师德师风建设八项规定》,组织教职工学习相关文件,开展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并签署“拒绝有偿家教承诺书”。在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中将“有良好的师德表现,关爱学生,团结同事无体罚和侮辱学生、无有偿家教、无收受学生和家长礼金礼物等违反法纪的行为”列为基本条件。2016年至今,学校新增县区级德育学科带头人1人德育骨干教师1人德育教坛新秀1人新增市级优秀德育工作者3人、师德标兵1人、优秀班主任5人;新增市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班会课比赛一等奖5人,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人;新增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南通市青年五四奖章1人。多年来,全校教职工恪守师德规范,敬爱学生,无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等违规行为。

二、师资力量优质雄厚

学校师资配备充分满足各类课程开设的需要,生师比达到10.86:1。至2022年3月,我校共有专任教师21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216人,达标率100%。其中37人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28人具有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合计6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1%,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81.5%。全校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经历的教师188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7%。

三、兼职教师满足需要

为充分满足课程改革需要,近年来学校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增强师资力量,聘请了兼职教师58名,主要担任法治副校长党校团校教师、政治辅导员、心理咨询师、校本选修课程教师、研究性学习导师、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共多少58人实现了1:1配备。这支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思想进步、专业精湛,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师资力量。

德育工作主要以博雅讲坛、团校团课、辅导员结对等形式开展,法治副校长、党团校教师走上讲坛为学生开设德育类讲座,辅导员驻扎班级、团支部开展德育工作。《播撒人文精神 ,培育雅正沃土》《雅风谜雨拂校园》《走近民法典》等经典讲座广受好评。

校本选修、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的兼职教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其中,男声合唱团指导老师王超为青年指挥家、作曲家秦向前老师为省级非遗“南通灯谜”传承人、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委员、南通群艺谜社常务副社长、东南风谜社社长曹品老师曾出演多部舞台剧和影视剧,曾获“统一冰红茶”摩登音乐秀第一名、上海戏剧学院“拔尖人才”奖。

四、教辅人员配备到位

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共13人,均具有相应专业任职资格,85%以上有中级以上职称。

学校图书馆人员共6人:张平、杨永钢、祁国斌、韩慧贤、沈燕楠、金晶。杨永钢、祁国斌具有高级教师职称,张平、韩慧贤具有中级教师职称。祁国斌、沈燕楠、金晶为图书馆专职人员,以上人员均参加过市级以上相关专业的上岗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参加相应专业提高培训,能胜任图书管理岗位工作。

理、化、生实验室共7人:黄建华、严涵、姜荣、郭玲、黄霞、沈军、姜露,其中2人为中学高级教师,5人为中级教师,中级以上职称占比为100%在实验室工作的相关人员,均参加南通市级以上相关专业的上岗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参加相应专业提高培训,能胜任岗位工作。

医务室共4人:张霞、丁晶、朱卫平、范建民。主治医师张霞和主管护师丁晶为学校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主任医师朱卫平、范建民为学校聘用的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的在校兼职医务人员。为服务寄宿生,学校与一墙之隔的妇幼保健医院签订长期医疗合作协议,为我校师生提供各类的医疗保障除夜间医务人员轮值守外,医院夜班值班医务人员为学校寄宿生夜间专职医务人员,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妇幼保健院会第一时间,为学校学生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快捷、优质地处理急、重病例,切实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心理咨询室人员均具有相应专业任职资格,60%以上有中级以上职称。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室)配备负责人1名、专职老师3名、兼职教师多名(均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专职教师中,张玲、谢俐、金晶等三名老师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王雪晴和金晶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其他兼职心理老师均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问题与不足

“图书馆专职人员中至少1人为图书馆专业出身”条件未达到。

改进措施和目标

   创造条件招聘图书馆专业人员,选送教师转岗参加专业培训。

 

 

 

 

队伍建设2-4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8

评估

指标

8.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优秀教师数量充足。有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3/5以上学科有2位及以上教师在设区市及以上范围内享有声誉,具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1/5的教师在省及以上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成果比赛中获奖

A

评价

细则

(1)重视骨干教师培养队伍建设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基本形成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群体

(2)有在职在编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含原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等(或2名设区市教育部门认定的培养对象),有效发挥引领、示范、指导作用,相关学科的中青年教师成长较快。

(3)3/5以上学科有2位以上设区市级及以上级别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引领团队专业发展,带领本学科教师实施新课程,在设区市范围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4)骨干教师中近3年有1/5的在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评比评选竞赛中获奖(指导奖)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师资队伍建设是我校提高办学品质的工作重心,我校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贯彻专项活动与普及项目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我校教师团队获江苏省女职工“双争”突出集体、南通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南通市教育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南通市“工人先锋号”等表彰。教师队伍中多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师德标兵、南通市优秀班主任、南通市政府记三等功等荣誉称号。

   一、“领雁工程”全面实施

为打造优秀教师群体,学校有明确的教科研发展规划,制定了《教科研管理制度》《题管理制度》《教师教育科研考评细则》《教学“六认真”常规要求及监控措施》《优秀学科评选办法》《“青蓝工程”实施办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会制度》等一系列用于管理、激励、评价的制度,通过不断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组织开展教师专业培训,以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资源为依托的骨干教师——领雁工程,系列开展各类竞赛,以竞赛促提升,包括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青年教师命题能力竞赛等;定期举办各类学术交流与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走出去,力邀专家走进来,先后举办“促进智慧学习建构智慧课堂”“深化智慧课堂推进学科育人”“新课程、新课堂、新智慧”“立学课堂的附中实践”等大型主题公开教学研讨活动,以课程基地为依托的各类省、市级研讨活动,为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提供平台。以教研组为骨干教师的,开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以“听课——评课——集中备课”的高效研讨模式,推动教研组学术能力提升,形成了一支新时代结构合理、工作扎实、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目前,学校216名专任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37人,研究生学位28人,占专任教师30.1%,特级教师1人,中学正高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职称103人,中学中级职称71人,中高级教师总数,占专任教师81.5%。学校现有在岗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江苏省正高级教师2人,南通市特级教师后备培养对象1名,南通市卓越教师培养对象1名。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35人,局直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47人,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体育、艺术等12个学科。

二、名优教师示范引领

我校拥有在职在编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锦飞、正高级教师张玲、南通市特级教师后备培养对象严涵、南通市卓越教师培养对象刘晓苏。这些优秀教师能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主动地指导、引领学科建设,在对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成效突出,教师认同度高。

王锦飞,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其“激情灵动、理性缜密”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曾获大市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在全国各地上教学示范课、作教学专题讲座百余场次。主持多项省市级规划和教研课题,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他编著的《走向智慧与幸福:中学政治教师的价值追求》一书在全国中学政治教学界产生较大影响。赴新疆伊犁支教期间,被评为援疆教师先进个人、伊宁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受聘为南通大学教科院思政专业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师。

张玲,正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心理教育协会理事。先后获评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训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新长征突击手、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曾获江苏省优课评比一等奖。张玲老师先后主持或参与六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十篇论文;在省名师送培、新疆伊宁讲学、市中青年名师课堂展示等活动中多次开设示范课或专题讲座。张玲老师执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江苏省教学时空名师课堂直播。

政治学科团队在他们的引领下迅速成长,成平老师评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培养对象、“市226工程”培养对象;邹秀平老师评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获南通市区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课评比一等奖;黄颖老师获江苏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高中政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许雪老师荣获南通市直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比赛二等奖。

严涵,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入选南通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南通市教具设计能手、南通市“青蓝工程”优秀师徒(师傅)。获江苏省高中物理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江苏省首届微课大赛一等奖江苏省理化生优秀实验课程设计大赛二等奖江苏省高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二等奖、南通市高中物理优课评比大市一等奖,南通市中小学自制教具大赛一等奖南通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省级课题《主体间性视域下物理课堂文化育人的十五年探索》,获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其大量研究成果、论文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物理通报》等省级期刊。严涵老师在省、市开设多节示范课,是学校“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负责人。严涵老师领衔的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积极探索,与新疆伊犁自治州的教育同仁,开展线上同课异构活动,探讨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模式转变;线下与南通市范永梅名师工作室联合进行了教学探讨。在他的引领示范下,我校物理学科教师成长迅速。马志明、姜荣、沈军、蔡杰、展云飞、曹燕等多名教师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如省级课题《高中物理探究性试验教学中实证意识的培养研究》、市级课题《图在物理思维可视化教学中的应用》;沈军老师获“领航杯” 南通市区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市级优课。姜荣、蔡杰、杨雅歆老师多次开设市级公开课及讲座。

刘晓苏老师,南通市首批卓越教师培养对象、南通市骨干教师,南通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兼职讲师,担任学校数学学科主任。先后获得全国高中数学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和江苏省高中数学优秀课评比一等奖,执教省、市级公开课近40节,包括在江苏省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教育部高中数学新教材审读试教、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建设多个省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活动。主持或参与4项省级课题研究,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十多篇教学论文。作为班主任,所带班级两次被评为 “南通市优秀学生集体”。个人多次受教育局嘉奖,记三等功表彰。在刘晓苏老师与带领下,她的团队在专业发展方面成果显著,数学学科汪淳朴老师评为南通市骨干教师、陈乐、李带兵老师获评局直学科带头人、王军臣获评局直教坛新秀。陈乐老师获南通市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张敏、王军臣获南通市区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邢飞、汪淳朴、陈乐、焦小娟、王军臣、张敏、李带兵老师多次执教市级公开课,多名教师在省级刊物公开发表论文。

三、教师发展形成梯队

我校各科师资发展均衡,力量较强。我校拥有一批骨干教师。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8个学科有2位以上市级及以上级别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生物、地理、体育、技术等4门学科有1位以上市级及以上级别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引领团队专业发展,带领本学科教师实施新课程,在南通市范围内外享有声誉。

语文学科: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3人,南通市骨干教师5人,市“226工程”培养对象1人,局直学科带头人3人,局直骨干教师5人,局直教坛新秀1人,局直德育教坛新秀1人。语文学科毕玉、杨彬老师分别在江苏省基础教育高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高中英语优质课展评获省一等奖;语文学科团队近五年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讲座54节。指导朱君怡等数十名学生在“七彩语文杯”等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

数学学科:有南通市学科带头人2人,南通市骨干教师4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市“226工程”培养对象1人,局直学科带头人3人,局直骨干教师4人,局直教坛新秀2人。近五年,数学学科团队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讲座45节。

英语学科:有南通市学科带头人1人,南通市骨干教师3人,局直学科带头人2人,局直骨干教师5人,局直教坛新秀1人,局直德育学科带头人1人。英语学科王志娟等老师在南通市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市二等奖;团队近五年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讲座48节。指导多名学生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国家级奖。

物理学科:有南通市学科带头人1人,南通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名,南通市骨干教师1人,局直学科带头人2人,局直骨干教师2人。物理学科严涵老师参加江苏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获江苏省二等奖。团队近五年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讲座21节。指导吉雯静等多名学生在江苏省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江苏省级奖。

化学学科:有南通市学科带头人1人,南通市教坛新秀1人,局直学科带头人2人。化学学科团队马佳等教师参加南通市实验教学技能大赛、参加“领航杯”南通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获南通市一、二奖。团队近五年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讲座11节。指导韩天宇等多名学生在江苏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江苏省级奖。

生物学科:有南通市学科带头人1人,局直学科带头人1人,局直骨干教师1人,局直教坛新秀1人。生物学科团队黄小芳等教师参加南通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教师实验说课大赛、技能大赛中获得市级一、二等奖。团队近几年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讲座24节。指导季益南等多名学生在江苏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江苏省级奖。

政治学科:有特级教师1名,正高级教师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3人,南通市骨干教师1人,局直学科带头人1人,局直教坛新秀1人。黄颖老师参加江苏省基础教育高中政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江苏省优秀教学案例评比分别获得江苏省一等奖、省二等奖;近五年,政治学科团队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讲座63节。

历史学科:有南通市学科带头人2人,局直学科带头人1人。近五年,历史学科团队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讲座24节。庄佳等老师参加南通市区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作业设计大赛获得市区一、二等奖。

地理学科:有市骨干教师1人、市教坛新秀1人,局直骨干教师3人,局直教坛新秀1人。近五年,地理学科团队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讲座27节。郑馨竹等多名团队教师在南通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体育学科:有南通市骨干教师1人。体育学科团队常态化开设篮球、网球、击剑、攀岩、健美操、壁球、羽毛球等精品特色校本课程。开设近五年,体育学科团队指导学生在篮球、足球、啦啦操、网球、太极拳等省级、市级比赛中屡屡获奖。

技术学科:有南通市骨干教师1人,局直学科带头人1人,局直骨干教师1人。技术学科团队负责我校创客空间省级课程基地,开展开设创客木艺师、创客“三模”、机器人、Python程序语言等多门精品校本课程。近五年,技术学科团队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讲座14节。刘正云指导我校多名学生参加全国机器人、未来工程师等比赛屡屡获奖。

艺术学科:有局直学科带头人3人。艺术学科团队成功申报江海美育省级课程基地开设蓝印花布、沈绣、古琴、合唱团、国画等多门精品校本选修课程,指导多名学生在市级中学生艺术节活动、南通市中学生“三独”即独奏、独唱、独舞比赛中获市一等奖;指导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书法、绘画、工艺美术活动中获省、市级奖项。

四、教学科研成绩优异

近三年,我校共计44名教师参加教育教学评比或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其中毕玉、黄颖老师分别获得江苏省高中语文、高中政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杨彬老师获江苏省高中优质课展评一等奖;严涵老师获江苏省高中物理试验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黄颖老师参加江苏省优秀教学案例评比获二等奖;方红英、马芳等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七彩语文杯”获评优秀指导教师。此外,郑馨竹、马佳、王志娟、时宇、戎灿、黄小芳等15人次参加南通市基本功或教学优课评比获一、二等奖;卢东琴、施慧、韩慧贤、刘涵、张玲、施敏、崔馨文、王军臣、陆姗姗、庄佳、许雪等22人次获得南通市区教学技能比赛一、二等奖。

问题与不足

受制于学校编制和岗位数量等限制,教师岗位晋升困难,专业成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进措施和目标

1.主动向上级部门争取,尽可能增加晋升名额,被解发展瓶颈

2. 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全力推动教师成长。

 

 

 

队伍建设2-5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9

评估

指标

9.教师培训机制健全,形式多样,效益显著。校本培训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支持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完备,教师自主发展与组织帮扶结合好,专业发展水平提升较快。积极开展校际交流,赴校外挂职锻炼、出国进修渠道畅通。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2%以上

A

评价

细则

(1)有35年的教师校本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教师培训目标明确,运行机制顺畅,管理、保障评价、激励等制度配套完善,目标达成度较高

(2)突出培训主题,创新培训方式,重点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和走班教学管理能力,绝大部分教师能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新课程实施要求

(3)教师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学校有积极的支持措施和考核标准,教师阶段性、递进式的专业发展成果丰富,目标达成度较高

(4)有计划、有组织、形式多样地组织校内外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培养,形成教师发展共同体鼓励和支持教师校际学术交流、任教支教,或挂职锻炼、出国进修,制度完备、机制长效,教师专业成长效果显著

(5)教师学习、培训经费按国家和省最新要求预决算并专款专用,至少达到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教师培训机制健全

1.校本培训规划清晰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大、形式多、层次深。学校制订了《校本培训三年规划(2018-2021)》,根据《规划》每年制定相应的校本培训计划。学校还按照“全员性、多元性、层次性、发展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分阶段有重点制定学习、培训方案和实施计划。

在学校三年校本培训规划的基础上,学校每年度都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并结合时代需要、学校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制定每年度专题培训计划,如师德培训、教科研培训和班主任培训等。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学校要求教师制定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的专业成长规划书,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并形成年度总结,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学校还成立考核小组,作为评优奖励、职称晋升的一项重要依据,95%以上的教师达成了预定目标。

2.教师培训目标明确,运行机制顺畅

学校制定了年度专题培训计划,每年组织专题培训,并写好年度总结反思。每年都有专题培训,例如由党委、工会负责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培训,由教科处负责的教科研能力培训,由教务处负责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由教科处负责的教育教学论坛活动等。同时,学校要求教师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和不同的岗位,参与相应的专题培训,如学生处负责的班主任工作培训、教科处负责的课题研究培训、教务处负责的通用技术培训等。学校每年还邀请南通大学心理学教授组织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省内外知名学者给教师做阅读主题讲座;每年专门组织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我校实施教师培训“一把手”工程。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教科研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由教科处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为组员组成的教师培训的领导组织机构。教科处具体负责制定教师培训工作的三年规划与年度计划以及实施管理与指导,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展示活动。

3.管理、保障、评价、激励等制度配套完善

为保障校本培训规划、年度计划的落实,学校制订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各项机制运行顺畅,管理、保障、评价、激励等制度配套完善。如《教师专业发展考核方案》《教学质量保障条例(试行)》《学校教科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教育教学管理考核办法》《优秀学科评选办法》《教学工作约谈制度》《教学质量奖考核方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素质教育评价实施方案》《新课程实施方案》《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等制度措施,将培训活动与学校的各项考评、岗位聘任、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绩效考核等挂起钩来,切实加强了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和保障。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由教科处统筹,多个职能部门参与组织落实。

4.目标达成度高

有内涵、有深度的校本培训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黄颖、毕玉2名教师分获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杨彬、严涵等2名老师获省优课评比一二等奖,6名教师在南通大市基本功比赛、优课评比获一等奖,有9人次获得大市二等奖;22人次获局直一、二等奖。在全校专任教师队伍中,65名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占比30℅以上。

校本培训每学年40学时,教师全员参与,达成率100;按南通市教师考核要求,继续教育学时平均每人每学年不少于90学时,我校教师近三年达成率为100%。

二、校本培训重点突出

1.突出培训主题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校师资培训立足现实,聚焦主题,与时俱进。培训主题聚焦“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和走班教学管理能力”。学校组织教师学习《2020版新课程标准以及解读》,并结合近几年的全国高考卷、山东高考卷、海南高考卷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学校邀请南通市教科院徐卫华老师给全校教师做《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改革》讲座,教师普遍反映收获颇丰。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邀请南通大学教授给班主任做《如何指导学生生涯规划》的讲座,指导班主任通过生涯规划,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专题培训,三个年级学生学风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根据新的高考方案“3+1+2”,教务处邀请南通市教科院陈杰院长给年级部管理成员做《走班背景下如何达成高效教学管理》的讲座,陈杰院长从行政班、选科班不同时段不同管理策略做了精准指导。教务处还牵头落实新课程实施方案,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提升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2.创新培训方式

学校重视专题培训,并着力创新培训方式。培训方式主要有教师自学研修、校内外教研活动、校内培训、派出学习培训、外出跟岗学习、挂职学习、定期专家讲座、教育教学论坛、专业竞技比赛、网络学习、听课评课、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坚持校级培训与上级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形成了“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系统性较强、注重教学实践、及时考核评价”为特点的立体化培训体系。

近三年学校积极承办大型学科教研活动20余次。学校每年12月都联合南通市教科院举办“智慧课堂”文化建设展示研讨活动,邀请市内外内各兄弟学校前来观摩指导,共研共进。除此之外,学校还与海门中学、启东中学、如皋中学、盐城田家炳中学等省内外学校形成互访、交流机制。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学校鼓励教师订阅专业杂志,学校为教师每人每年征订一份本学科专业期刊。学校成立“青年教师研究会”,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教育教学沙龙活动,开辟教工阅览室、宣传橱窗等场所,丰富教师知识,拓宽教育视野。

3.教师能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新课程实施要求

教科处组织教师参加省2.0工程培训、南通市局直学校教师全员网络研修、信息化素养培训、多媒体教学培训、纳米黑板的技能操作比赛,参培率100%,通过率100%新课程实施要求。我校严涵老师成立了省级网络名师工作室。

三、专业发展制度完备

1.教师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基于学校整体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每位教师都制定了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的专业成长规划书,并写好年度总结,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形成个性化、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

2.学校有积极的支持措施和考核标准

学校加强过程管理,践行教科研管理和青蓝工程等制度,依托新课程实施计划和开发校本课程等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95%以上的教师达成既定目标。教师在论文发表、课题研究、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课评比、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职称晋升和学历提升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2021年,高迎九校长对学校智慧课堂的结构、模型、实施、评价标准等进行了校本化解读,以“立学课堂”为阵地,促进广大中青年教师成长。学校“青年教师教育尖子研究会”成功转型升级,形成系统化、特色化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教科研的总体规划与新课程改革、学校特色建设、学科高效教学等紧密结合,课题研究数量多、方向新、级别高。研究氛围浓厚,研究成果显著。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进,学校教师评价方式逐步从评判和鉴定向激励和引领转变,从而带动激发了每位教师自我发展的内生力。学校特别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工作,通过学校规划和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相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培训和学历提升,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断提升。

3.教师阶段性、递进式的专业发展成果丰富

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成果显著。王锦飞、张玲等2位教师晋升中学正高级职称;王锦飞老师获评江苏省特级教师,13位老师成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16位老师被评为南通市骨干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南通市教坛新秀。目前,我校拥有大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上称号35人,这一数量在市直学校中名列前茅。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已占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一多,骨干教师梯队已然形成。

四、结对交流形式多样

1.有计划、有组织、形式多样地组织校内外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培养

青蓝工程建章立制,优秀教师传、帮、带形成制度,效果显著。学校制定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实施方案》,师徒认真履行《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合同书》规定,为青年教师的成熟、成才铺设道路。此外,学校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帮助教师尽快走上名、特、优教师之路。学校推出“名师工程”,制定了《名师工程实施方案》,鼓励中青年教师敢冒尖、创牌子、推好课,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年来与区域内的越江中学、八一中学结对帮扶,教师间签订12对校际“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促进交流,互帮互助。近三年校内教学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数48对,班主任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数20对,教科研青蓝工程徒结对数36对,每学年由学校工会组织签订师徒协议,并进行年度考核,鼓励先进,评选优秀。

2.鼓励和支持教师校际学术交流、任教支教,或挂职锻炼、出国进修,制度完备、机制长效

学校注重教师对外交流,“派出去”“请进来”内容丰富,并有计划地实施,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教师。出国进修渠道畅通,近年来有周建云、杨建华等教师赴俄罗斯进修。近三年来学校有计划、有针对地派出教师150多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学习,每年各学科都有1名骨干教师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

近三年,学校优秀教师在省、市、县级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和学术讲座288节次。我校范永梅、周云旗先后挂职南通市第一初中任校长,王锦飞挂职小海中学任职副校长。挂职锻炼、校际交流任教、支教共45人次,占教师总数20%以上。杨永钢、姜荣等老师与越江中学和八一中学青年教师结对12个校际“青蓝工程”,为兄弟学校起到了很好的帮扶和交流作用。

同时,我校年均接待数十批各级教育教学团体来校观摩、交流,邀请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南京大学许结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闻新教授,南通本土专家金海清、陈杰、徐卫华、马斌、袁菊等名师、专家和领导来校指导和交流。先后有盐城田家炳中学、徐州市第二中学、新疆伊宁县二中等教育代表团纷纷来我校参观交流。学校还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英雄宇航员学校、美国哥伦布天主高中、美国法兰克福独立高中、俄罗斯圣彼得堡市376学校建立友好交流学校。

近年来,朱全中、高迎九校长等班子领导在省市跨区域交流中作经验推广讲座数十次,产生了较强的辐射效应。

3.教师专业成长效果显著

师徒结对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年,黄颖老师获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政治学科高中组一等奖;毕玉老师获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语文学科高中组一等奖。王丽芬、严涵等6位青年教师获南通市优课评比、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此外,多位青年教师被评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骨干教师、南通市教坛新秀等学术称号。

五、培训经费落实到位

在落实组织保障的同时,切实保障培训经费的落实。学校加大在师资培训上的资金投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创设各种渠道尽可能地扩大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和空间。近3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分别为505038.84元、45154.91元、315484.98元,分别占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2.78%,10.56%,6.89%。

 

问题与不足

   受疫情影响,教师外出培训受到较大限制。

改进措施和目标

   加强线上培训和考核力度。

 

 

 

管理水平3-1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10

评估

指标

10.学校办学目标明确,规划科学合理。发展规划涵盖全面,重点突出,措施扎实,保障有力,具有前瞻性、适切性和可行性规划施行顺利,实现程度高

A

评价

细则

(1)能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基于办学传统和实际,准确定位办学目标学校发展规划质量较高,具有延续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并经教职工广泛研讨、专家组充分论证、政府

(2)学校发展规划有配套的重点项目行动方案融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常态监督、中期检查、终期绩效评价机制,校内外各方面力量均有序、有力有效参与规划实施,规划达成度高。或教育主管部门认定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十三五”规划全面落、达成度高

“十三五”发展期间,通大附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德育工作不断创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师队伍加快发展,形成了雅正德育、学院课程、智慧课堂三大特色,同时在智慧校园建设、后勤管理改革、国际交流合作、校园环境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显著进步,教学质量、办学效益与社会评价不断提升。

1.是展现出融合式党建的新气象。学校“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打造普通高中融合式党建项目”入选首批江苏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建设优秀成果。学校先后两次接受市委巡察,党建工作获得高度评价。校党委被评为南通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

2.是实现了立德树人目标的新跨越。学校 “雅正德育”被列为江苏省首批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并以高分顺利通过结项。围绕“四必”行动的基础课程成为附中学子的必修课;入学仪式、远足活动、毕业典礼等精品活动课程助力学生成长;基于生涯规划、学业发展、心理健康的拓展课程为附中学子的未来奠基。学校以“雅”润情怀,以“正”树品格,努力创生“立德树人”的校本典范。学校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助力学生成长,长期坚持开设博雅讲坛。学校高考成绩年年创新高,实现了低分高出、高分优出,一批又一批学子走进了心仪的高校深造。每年均有一大批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充分彰显附中学子的素养和风采。

3.是推进了课程基地建设的新进程。学校依托五大学院,先后建设了三个高品质的省级课程基地,分别是数学与科学、星火创客空间、“江海文化”美育课程基地。完成了“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院制的校本课程实践创新研究”。承办了两次全省课程基地培训活动。学校还荣膺“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首批领航学校。

4.是取得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成效。“领雁工程”是我校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长期坚持组织骨干教师赴国内著名师范类高校开展研修。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基本功比赛,3名青年教师获得4项省级教育教学基本功比赛的一等奖,30多人次获省、市、市直教学比武一等奖。2人次获评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一大批教师获评局直学校骨干教师以上的学术称号。师资整体水平列南通大市各高中学校的前列。学校获评南通市教师发展示范校。

二、 “十四五”规划守正创新、务实精进

当前,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教育形态模式变革和竞争加快,通大附中发展正全面进入办学结构的调整期、课程改革的攻坚期、教育质量的提升期和办学特色的成型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经广泛调研论证,制定了通过南通市教育局认定《十四五发展规划》。

1.规划制定过程科学民主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今后五年学校改革发展目标任务,2021年7月,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省内名校的先进经验,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多次讨论,学校教代会审议,并邀请业内外专家评估,报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制定了切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校情的《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办学的总体目标与指导思想。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是一次科学的民主决策过程。规划充分显现了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政治气质,充分彰显了学校不骛虚声、沉稳踏实的工作作风,充分展现了学校务实精进、守正创新的精神特质,充分体现了学校刚柔并济、以文化人的战略视野。

2. 规划发展目标聚焦优质

 规划明确了学校五大发展目标是,即办学目标: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教学改革深入推进, “博雅教育”特色鲜明,努力办成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现代办学理念,有品质、有品位、有品格的优质品牌高中。二是育人目标: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雅正德育体系,学生的公民素养、学识素养和生命素养同步提升,培育具有“博雅、勇毅”气质和“勤敏、卓创”个性的附中学子。三是质量目标:努力实现三年内教育教学综合实力进入南通大市第二方阵,五年内教育教学综合实力跻身南通大市第二方阵前列。四是师资目标:力争培养3名以上教育家型教师、10名以上卓越教师、50名以上骨干教师,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强劲的骨干教师梯队,确保优秀教师数量在区域内位居前列。五是治理目标:推行“现代治理+文化引领”双轮驱动方略,全力构建制度完善、管理民主、运行高效、师生和谐的附中教育生态,努力打造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品牌学校。

 围绕以上五个维度的发展目标,规划清晰列出了八大实施工程:一是坚持德育为先,坚固“雅正德育”奠基工程;二是坚持五育并举,夯实学生发展提升工程;三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质量强校工程;四是推进课程建设,厚实学院课程创生工程;五是加强队伍建设,锻造教师团队提优工程;六是完善治理体系,升格现代学校治理工程;七是丰厚学校文化,打造育人品位提档工程;八是加强党的领导,扎实融合党建赋能工程。

3. 规划目标落实有序稳健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各项目分阶段融入全年度、每学期工作计划去,每年度《发展报告》的形式,以现阶段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及展示。在2021年度综合考核中以高分荣膺第一等次,学校各项工作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呈现出喜人发展态势,为实现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雅正德育,立德树人:积极开展班主任沙龙、心理辅导培训、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家长课堂系列活动,发挥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核心作用、学科教师的浸润作用、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动作用,强化队伍建设。深化精细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开展“最美教室”“励志教室”“文明宿舍”评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开展青少年党史宣传教育、入学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远足、运动会、科技节等活动,德育活动系列化、主题化,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日常心理辅导,每学期接待个案100多人次,开通校园24小时心理热线电话,进行心理普测、培训心育委员、开展主题班会和专题讲座等活动切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相关工作多次在《南通教育》《南通发布》以及学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推广。

课程实施,五育融合:学校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程资源,建构多元课程新体系,提升多元课程实施水平,持续推进学生素质更加全面。2021年度,依托“五大学院”深度建设及南京大学与南通大学合作资源,构建了与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等有机融合的校本课程共53,开设博雅讲坛22讲,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校女篮获省高中生女子篮球锦标赛亚军,男足获局直中学校园足球联赛冠军,高二(2)陈海宁同学获世界机器人大赛中国区亚军,高三(13)孟响同学获英语口语比赛大市一等奖。

教学改革,提质增效:学校加大教学整体改革力度,推进课堂改革,出台《“立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推进以“立学课堂”学科建构为重点的教学实践,每学科每周开设全校性研讨课,全校共完成校级公开课138节。组织以“立学课堂附中范式(高效•智慧•学本)”为主题的大型公开教研活动,来自大事40多所学校近500位教师参加了观摩活动。高一年级以初高中衔接为突破口,培养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品质;高二年级研究学考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高三年级着重关注“分等匹配”“临界生转化”问题,落实尖子生的提优及弱科生的补弱措施。2021届高考成绩优异、亮点纷呈、全面突破、喜获丰收,实现了高分优生的历史性突破和本科人数的大幅增加。

教师发展,科研强师: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平台,理论引领,夯实专业厚度,交流互通,拓宽教改视野,实践创新,促进内涵发展,持续推进教师发展更加显著。邀请南通大学和市教科研专家对我校省市“十三五”课题和校级微课题研究诊断把脉,3项课题通过市级评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论文评比活动,14人在省第十三届“行知杯”论文评比中获奖。邀请各学科教研员、学科基地负责人来校指导,组织骨干教师到海门中学、海安中学、通州中学、白蒲中学等多所高中研讨学习。组织教师参加了新课改专题选学等省级培训,指导教师在“互联网+”“大数据”“多媒体互动”等教学理念上改革创新。组织全体教师规划个人专业发展,发挥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会作用,通过优课评比、教学基本功大赛、名师示范、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发挥骨干教师、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开展新一轮“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落实“新入职教师随堂听课”要求。1人获评正高级教师,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挂牌,10多人获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武一等奖。

文化建设,成风化人:丰厚学校文化育人内涵,校园环境浸润无声,全面宣传亮点纷呈,交流互鉴助力赋能,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建设更加扎实。成功承办南通市第四届青少年校园篮球联赛、举办2021校园年度颁奖典礼暨迎新联欢会等重大文化体育活动。统筹更新校园宣传栏,重新设计各年级宣传版面。配合教师办公室改造,为每一间办公室设计制作了学科特色鲜明的文化墙。教学区增设名人名言版面,西区校园新增文化灯箱。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和省文明校园创建,制作更新了各类宣传标识,营造丰富多彩而和谐一致的文化氛围。成立融媒体中心,学校微信公众号准确、及时、生动呈现了学校的重要活动,推出“优师推介”“博雅讲坛”“写意附中”等系列专题宣传,全年共推送微信报道180余条,单次新闻最大阅读量超6000。通大附中荣登《南通来势》城市形象宣传视频。

安全健康,文明在线:积极推进智慧服务创新,安全和健康并重,维护与建设并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加强防范意识,筑牢安全防线。科学、规范、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做好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定期组织防灾减灾演练、消防疏散演习,定期排查校园安全隐患、突击检查宿舍安全等,确保食品安全,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学校获评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

问题与不足

 

改进措施和目标

 

 

 

 

 

管理水平3-2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11

评估

指标

11.坚持依法治校,办学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规范招生管理,严禁公开考试成绩排名和下达高考升学指标,未发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安全稳定责任事件和违法违纪案件

A

评价

细则

(1)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办学行为规范,无违规招生、违规补课、违规收费、招收复读生行为。

(2)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省定课程实施方案,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加强课程实施监管,不违规超前选科分班,不课程标准教学不抢赶教学进度不提前结束课程教学。

(3)严守规范尊重学生,对班级、教师下达高考升学指标,不公开学生考试成绩排名,不因考试成绩等因素歧视或放弃学困学生。

4)法纪教育和安全工作制度健全,执行有力有效,无安全稳定责任事件和学校管理责任事故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办学行为规范有序

学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招生、收费等办学行为符合规定。学校按教育部门下达的计划招生,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公布“自主招生简章”,对体育艺术特长生和课程基地班实行自主招生,并在公示期满无异后录取。根据教育部门统一部署,做好师生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安排,无违规补课。每学年,学校均在显著位置张贴教辅材料选用情况公示、教育收费公示,无违规收费。学校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无复读班、复读生。

二、课程计划全面实施

1.落实校长主体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和年级部管理人员为组员的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第一责任。

2.完善课程实施体系。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江苏省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课程发展规划》,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体系。开足开齐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艺术(音乐和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国家课程,突出国家课程的主导性。依托学校五大学院和三个省级课程基地,开发了校本选修课程115门、社团近百个,满足学生自主选择需求。

3.创新教学组织管理。立足校情,推动学校“智慧课堂”建设,制定《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立学”课堂改革方案》,现已初步形成“高效•智慧•学本”特征的立学课堂附中范式。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制定《南通大学附属中学选科分班工作方案》,开12个组合让学生自由选择,人数较少的选科组合采用走班制,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4.加强课程实施监管。各年级依据方案严格执行,每学期初,学科组、备课组上交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学校对教学进度统一调控,保证教师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不随意增加教学内容和课程难度、不抢赶教学进度。学校加强平时教学管理,确保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杜绝教师随意挤占、挪用课时等现象。高一年级结束前,不提前分科分班。

三、学生评价导向正确

1.对学生评价不唯考试成绩。学校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和质量检测制度,规范了各年级每学年的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考试命题科学合理,考试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严守教学底线,尊重学生,每次成绩通过智学网一对一发送,班级、年级不排名、不张贴,杜绝因考试成绩等因素歧视或放弃学困生的情况任课教师与党员教师与学困生结对,从不同层面与其交流、引导、辅导。

2.对班级、教师不设高考指标。建立争先创优、鼓励激励、比学赶超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符合通大附中特色的《教风建设实施办法》《教育教学管理考核办法》《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实施方案》《优秀学科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按照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不给班级、教师下达高考升学指标。

四、平安法治基础扎实

1法纪教育常态开展。制定并全面实施了“七五”法治宣传教育规划,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学法用法、学生法治教育、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等各项工作制度健全,邀请多名专家为师生做法纪讲座,建立市第二拘留所等多个法治教育基地。每年定期开展“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活动,将《宪法》纳入“雅正德育”必读书目。“树立公民意识 弘扬宪法精神” “法律伴我成长”等为主题举办法治宣传周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法治手抄报、宣传板报、法治歌曲学唱等活动,通过电子屏播放法治教育宣传短片,组织学生收看《青春正步走》法治教育宣传系列片。2017年,我校承办全省“护苗共成长”法治教育示范课巡讲暨南通市法治课观摩评比活动。2017年,我校被评为南通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2.安全管理扎实有效。构建了“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全员安全责任体系,健全“明责、知责、履责、问责”的安全责任运行机制。学校教职工安全岗位职责明确,人人签订安全综治责任书,各部门处室安全制度健全。完善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定期开展校园安全专项“体检”和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完善排查、登记、整治、报告、销账闭环管理。安全管理不断提档升级,校园一键报警装置、监控摄像头、防爆设备、灭火器、消防栓等安全防护设备正常运行。2021年,学校被江苏省公安厅表彰为“安全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突出集体”。

问题与不足

由于选科多样化,对学校的师资结构提出很大挑战。

改进措施和目标

通过返聘退休教师和招聘新教师,逐步协调师资学科结构。

 

 

 

管理水平3-3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12

评估

指标

12.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制度和治理方式的改革创新。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为师生员工普遍认可,执行情况较好。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深度融合,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

A

评价

细则

(1)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管理机制改革和制度文化创新,形成适合校情的现代学校治理模式

(2)教职工岗位职责明确,绩效奖励方案和配套管理制度健全,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满意度达90%以上

(3)充分运用校园网络服务于党务校务管理、选课走班管理、学籍学业管理、自主学习支持教师研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教育质量管理、报刊图书阅览、后勤保障服务和家校沟通交流方面,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能力。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学校治理体系日益完善

1.创新管理制度。学校形成了以学校章程为核心、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并结合办学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为契合学校“教育高质量、办学高品质”的目标,组织力量对原有各类规章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修改完善《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章程》,并经2022年1月21日由第三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及时制定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急需的新制度,修订推出了《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绩效奖励方案》《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教职工年度评优评先实施细则》《教学“六认真”常规要求及监控措施》《集体备课制度》《教学质量保障条例(试行)》《优秀学科评选办法》等一系列与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岗位质量考核办法,充分调动起广大教师全力投身教育教学,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己任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力。新的《学校制度汇编》将原《教工手册》《学生手册》进行整合,分为学校章程、党建纪检、综合行政、干部人事、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对外交流、后勤财务、技装安全等九大版块,共80多项主要制度,全面涵盖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列入汇编的各项制度,均历经反复研讨和实践验证,内容更为规范,适合学校发展实际,操作性更强,激励性更足,能在学校管理中切实发挥正向引领和科学评价作用,得到了广大教职员工的高度认可。

2.完善治理体系。随着学校办学目标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机制的调整,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完善治理体系,升格现代学校治理工程”的要求,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形成目标一致、责权分明、分工协作、层级有序、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学校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职工民主监督有机结合,学校领导分工明确,部门职责清晰,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内监督委员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完善工会参与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完善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适应附中发展需要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目标明确、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学校治理体系,带来了学校全面工作的奋发进取、学校管理的透明公平,教职员工工作状态实现大力提振,为学校的长效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二、教职工岗位职责明确

1.领导班子分工合理。校长、党委副书记高迎九对学校工作总负责,主持学校行政工作,负责发展规划、行政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党委书记、副校长成平主持学校党委工作,负责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师资队伍建设、工会、统战、退休人员、考核、教学管理、招生、学籍管理、高一年级教育教学管理,分管教务处,联系工会、民主党派;副校长、党委委员张勇负责后勤服务(含后勤安全)、财务管理、技术装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艺术体育、高二年级教育教学管理;副校长、党委委员周云旗负责初高中衔接教育,协助负责招生工作、学校重大活动组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沈健主持学校纪委工作,负责党风廉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干部人事、纪检、校务监督、宣传、学校文化建设、信访、档案、保密、督查、考勤、政府购买服务岗位人员聘用及管理。分管党政办公室;副校长、党委委员杨彬负责德育、共青团工作、教科研、综合治理(校园安全)、科技教育、国防教育、卫生健康教育、高三年级教育教学管理。分管学生处、教科处,联系团委。

2.部门职责任务明确。根据《南通大学附属中学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相关规定,学校共设有6个职能部门:党政办公室、学生处、教务处、教科处、国际教育处、后勤处。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明确,并对各部门人员工作进行详细分工,责任到人。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实行年级部管理制,每个年级均由一位班子成员牵头负责,由中层干部兼任年级部正副主任,全面处理年级教育教学各项事务。12个学科各设有学科主任,每个学科各设有年级备课组长,分工明确,层层落实管理要求。

3.绩效考核办法科学。学校现行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实施办法于2021年3月修订,经教代会全体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3月起执行。该方案中对工作量核算方法、评优评先奖励,延时计算标准都有明确规定,确保每个项目费用的发放都有据可查,确保每个教工都明确自己奖励绩效明细,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满意度达95%以上。

三、智慧校园管理高效

学校一贯重视智慧校园建设,校园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全面服务于有力服务于教育教学各个层面,2020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1.办公管理信息化。借助讯飞科技,学校自主开发了通大附中校信(教育云)平台系统,作为教育办公软件的校信(教育云)平台(http://oa.www.caecollmar.com/#/home)明显提升了办公效能,使得各项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迅捷。校信(教育云)平台领先的技术、强大的功能和简单方便的操作,为各层面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公文流转”能确保上级通知第一时间得以传达落实,“资金审批”“物品申购”“资产管理”等功能大大提高后勤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场馆预约”能综合进行校内各场馆调配,使得场馆高效合理地使用;“工资查询”可让教师第一时间通过移动端获得个人收入信息;“日程协同”便于部门领导安排工作任务,跟踪任务完成情况……实用又简洁的功能,确保了学校日常管理快捷、高效、安全。学校还综合运用各类网络平台系统,如广泛使用微信平台服务于学校党务校务管理。

2.教学管理信息化。校信(教育云)平台有效解决了行政班排课、校本选修课的高效开发、备课教案审阅管理、教师教学评价等核心问题,极大提升轻了教务管理的精准度,使得教育教学管理更加有序。该系统根据实际,动态生成个性化课表,并与移动终端结合,实现个人动态实时查询,高质量服务好每位师生。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则借助于智学网平台(https://www.zhixue.com/login.html)、腾讯视频系统和微信小程序,实现了学生在线选课、教师线上授课、综合命题、作业管理、考试分析以及学生在线评教等功能,简洁高效的教务管理平台将教学管理各部门联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整体,实现了信息高度共享,更能使线上、线下活动互为补充、无缝衔接,为学生提供全覆盖无盲区的优质服务保障,特别在2020年、2022年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3.师生管理信息化。学校利用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管理系统(https://xjgl.jse.edu.cn/uids/index.jsp)作为学生学籍学业管理;学生利用江苏省综合素质评价平台(https://zhsz.jse.edu.cn )上传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学校的借还书系统(http://tdfz.qs900.com/)可满足师生的借还书并进行查询、在线阅读等,师生可以通过南通大学图书馆资源平台(https://client.ntdss.ntu.edu.cn)进行在线阅读。用江苏教师教育管理系统(http://www.jste.net.cn/uids/)、中国教师研修网(https://ipx.yanxiu.com/cms/project/index?projectId=5693019351742210062)进行教师研修课程的学习。在家校协同上,学校灵活运用微信群、QQ群、企业微信等等免费平台,多渠道进行家校沟通交流,更加精准地服务学生。

问题与不足

教师接触和学习最前沿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机会还不多,运用能力和开发水平尚不娴熟,日常教学中未能完全做到深度融合,信息化管理的效能尚待进一步提升。

改进措施和目标

   进一步加强培训,使教师愿意用、乐于用,形成“大家用”的氛围。

 

 

 

管理水平3-4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13

评估

指标

13.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优良。三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取得良好效果,为广大师生自觉践行和社会广泛认同

A

评价

细则

(1)校风、教风、学风表述精确,传承清晰,逻辑自洽,内涵深刻富有个性,注重以校训校歌、校史、校徽校标等为重要载体实施“三风”培育工作,校风、教风、学风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三风”建设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有新思路、新措施、成效,有力促进教师学生发展、教育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升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学校“三风”内涵丰富

校风:和融、诚朴、勤敏、卓创。“和融”意为“和谐、融洽”。将“和融”列为校风首目,既凸显学校以崇尚和谐、追求融洽为价值取向,又融办学思想、教育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于一体,反映着师生对人生和社会和谐的理想追求。“诚朴”意即“真诚而质朴”。将“诚朴”列为校风之一,就是要恪守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操守。师生为人为学诚心正意、朴实无华、以诚相待,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急功近利,共同将我校建成“道德高尚,学术纯粹”的治学殿堂和精神家园。“勤敏”意为“勤勉、机敏”。将“勤敏”列为校风之一,既是对教师工作的要求,又是对学生学习的诫勉;既强调个体勤勉的自我修为,又倡导团队奋发的协作精神;既要踏踏实实为事,又要灵动高效工作与学习方式。师生共同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卓创”意即“卓越与创新”。将“卓创”为校风之一,就是要达到三个目标:一是追求人品与学问共同卓越,二是倡导教育教学的创见、创造与创新,三是通过不断的办学创新达到卓然不群的境界。

教风:笃敬、善导。它是从教学态度与教学技艺两个角度对教风所做的界定。“笃敬”,即“笃厚敬肃”。为人师者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就要“笃敬”。“笃”为专一稳重,一心一意,潜心执教,依法施教,垂范力行。“敬”为常怀敬畏之心,敬人敬己,谨于修身,且忠实不欺,言出必行,诚信为学,以生为本。“善导”,即“善于引导”。为师之道在于启发、引导,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开启智慧,激发灵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意义建构、创造性学习,“各宜其所宜,各适其所适”。

学风:敏学、精思。“敏学”,与校风“勤敏”相扣合,它的含义有三:一是勤奋好学,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勤奋出自内心的“好学乐学”,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压迫;二是灵活敏捷,既能自主思考,方法多元,又能广受博取,注重合作;三是涵育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意志。“精思”就是需要学生思考精深,积累真知,主动生成,智慧成长。将“敏学、精思”作为我校学风,就是要求学生“探究世界,认识自我,实现公民素养、学术素养和生命素养全面提升”,既有目标,又有学习态度、方法指南。

二、“三风”建设扎实开展

校风建设润物无声。学校环境建设突出校风,楼名、桥名、校园雕塑等处处体现育人功能。已成为学校传统项目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合唱节、远足等,是校风建设的重要活动。学校每年评选“年度十件大事”,多次开展“我爱附中”征文比赛,《通大附中》校报和学校微信公众号成为宣传“三风建设”的主阵地。学校还定期开展礼仪、诚信、感恩等教育活动,展现每一个附中人的博雅形象。学校狠抓制度落实,注重管理实效,先后出台《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八项规定》《中层以上干部作风建设八项规定》《党员教工作风建设八项规定》《师德师风建设八项规定》。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勤政、务实、廉洁、高效,行政人员分工明确,作风踏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彰显“三风”建设榜样力量。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有困难的教职工排忧解难,让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融合在一起,使学校迈向了“和融”奋发的征程。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邀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加学校的成人仪式、毕业典礼、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参与学校食堂等监督管理。

教风建设不断深化。学校定期组织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召开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会,学校与所有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杜绝有偿补课、有偿家教、体罚讽刺等任何有损教师形象和学校声誉的行为。近年来,学校无师德失范行为。组织全体教工开展“解放思想、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四问”“不忘初心,创先争优”等大讨论,进行师德师风演讲等形式加强教风建设。学校先后出台《教风建设实施办法》《教师教学“六认真”评价细则》《教师三年成长规划》《集体备课督查办法》《教师监考制度》等管理制度,将师德表现、业务成长纳入绩效考核方案。定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加强对教师执行教学“六认真”的考核,形成了规范化评价体系。通过评选优秀学科教研室、优秀科研团队,进一步强化教师团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注重用榜样的力量培育“笃敬、善导”教风,自2015年起,每年开展“年度贡献人物”评选活动,树立师德标杆。

学风建设融入日常。学校通过细化“雅正德育”实践内涵,持续推进学生品格更加完善。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校风、班风、学生”建设的若干规定》,将学生管理的系列制度和要求编纂成册,印发给每个学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雅正三风”建设要求和“四必”行动路径。利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黑板报、校园公告栏等方式开展学风宣传,将“敏学、精思”的学风深深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学校以高中三年学习生活的重大仪式与主要活动为主体,涵盖每年的“三大节日”课程(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四大仪式”活动课程(入学仪式、开学典礼、成人仪式、毕业典礼)、主题教育课程(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责任教育)以及社团活动等,开设了博雅讲坛、成长工作坊、楷模讲堂、红色之旅、非遗研习等课程项目,让学生在浓郁的“敏学、精思”氛围中树立高尚的人格。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每年暑期在高一新生中开展为期三天的“三风”建设“特训营”,磨砺坚强意志,锤炼踏实学风。每学期末,评选勤敏博学之星、和融雅正之星、诚朴担当之星、坚毅卓创之星等学生榜样,树立优良学风。

三、“三风建设”成效突出

办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三风深入人心,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认可度在98%以上。经过多年开拓进取,成绩显著。学校先后获评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教师队伍全面过硬。近年来,学校一批教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南通市‘领航校长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南通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目前学校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2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14人,南通市骨干教师17人,南通市教坛新秀 3人。局直以上优秀人才人数在局直中学中名列前茅三年来学校先后有4人次获省教育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人次获市区级教学基本功及优课评比一等奖。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我校践行“敏学、精思”学风,借力智慧课堂,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高考各项指标逐年有新突破。同时,学校坚持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目标,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程度的成长,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全省、全国甚至国际机器人、创客、篮球、足球、羽毛球、书法、作文以及各类学科竞赛中,我校学子频频亮相,斩获佳绩。近三年,共有三百多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一大批优秀学生受到各级各类表彰

问题与不足

三风建设方面,学校还要在持久性与深入性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全校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度。

改进措施和目标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校文化宣传,以三风教育为主题,进一步打造特色亮点活动。

 

 

 

管理水平3-5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14

评估

指标

14.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领导和组织保障作用。推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部门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师生参与度高。教职工权益得到尊重与保障,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学校与家庭、社会沟通合作机制健全,注重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A

评价

细则

(1)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领导和组织保障作用党政领导班子分工合作齐心协力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决策等制度化、规范化。

(2)党组织加强标准化建设,党员在理想信念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岗位奉献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推进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实行多种形式的校务公开,教职工权益得到尊重与保障,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4)建立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机制,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改进和优化学校工作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党政协同履职

落实校长负责制。校长高迎九、党委副书记、全面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现领导班子由校长高迎九、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副校长成平,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勇,党委委员、副校长周云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沈健,党委委员、副校长杨彬6人组成。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政治领导和组织保障作用,强化“管大局、把方向、作决策、保落实”职责,支持和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借助党政联席会,讨论、决策学校重大事项。重大决策依照相关制度执行,重要干部任免遵照上级指示、及时报备并结合我校情况开展,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决策制度化、规范化已成为常态。

二、党组织示范引领

我校现有在职党员同志82人,退休党员同志11人。学校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立德树人目标,逐步形成 “我为群众办实事”背景下深化普通高中“春风关爱行动”党建特色项目,开创“教育高质量、办学高品质”的新局面。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推进主题党日、理论学习、组织生活、发展党员规范化,2021年1月全面完成在职6个支部换届,由校党委委员担任基层党支部第一书记,党员中层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第一书记、书记均具有局直以上学术荣誉称号,90%以上的党员教师具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主要由党员同志构成的“四有”好教师团队,在南通市考核中获得一等奖。2021年度,校党委荣获“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委书记成平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

坚定理想信念。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借助党日活动、学习交流及时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每年均有一批党员同志在各类评比、竞赛中获奖。黄颖荣获第十一届“南通青年五四奖章”。我校党史学习教育被市委教育工委指导组评定为优秀。

坚持立德树人。我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政治学科为先锋,通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会、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的研讨交流、“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课堂”集体备课活动等,将立德树人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通过校党委书记为青年学子讲思政课、党委副书记及党委委员为团校开设团课等系列活动,为青少年扣紧人生第一粒扣子。我校团委申报的《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获“菁菁杯”省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项目二等奖。

狠抓师德师风。持续推进关于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八项规定;召开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大会,组织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突出问题持续专项治理工作”自查,及时查实信访举报,无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或其他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全面发动,遴选出在学校工作岗位为附中发展默默奉献、成绩突出的优秀代表,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和激励教师,引领附中良好风尚。2021年9月,我校朱晓鸣老师获第十二届“感动南通·教育任务(群体)”提名奖。

倡导岗位奉献。我校基本实现“班班有党员教师、每个年级有党员干部”的网格管理。一对一帮扶“三困”学生的“春风关爱行动”党建项目,自2016年以来,帮助校内一批又一批“三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帮助身边一个又一个困难教工度过了一时难关,帮助社会上一批困难人群缓解了暂时的窘迫。晨陪晚伴,党员同志扎根一线教学;志愿学习辅导岗,按学科轮流辅导;疫情期间,云课堂彰显党员积极性;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见证党员先进性。

三、师生民主管理

教职工民主管理规范化。一是搭建平台,发挥工会职能。实现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对代表提案分门别类,评选优秀提案,积极落实,不断提高教代会质量。教职工通过工会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学校的决策、评先评优等每一项重大决策,均听取教代会代表意见。二是形式多样,坚持校务公开。全面贯彻执行关于“校务公开”的规定,在显著位置设置校长信箱,校长热线、纪委监督电话常年开通,张贴栏、公示栏及时更新校务内容,“附中家园”、行政干部群、导护群、学科主任群、各年级班主任群等QQ、微信群紧跟学校建设步伐,同步发送校务信息。纪委、校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三重一大”事项。三是维护权益,共创良好局面。组织工会时刻把教职工疾苦挂在心上,急为教职工所急,想为教职工所想,从教职工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实施“送温暖工程”:看望生病教职工;教师节,慰问年满30年教龄的老师和班主任;年终,补助生活困难的教职工。重视教职工身心健康:每年一次全面体检;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市局乒乓球比赛、校际篮球联谊赛;每年举行微型马拉松比赛、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8X50男女混合接力赛等。

学生民主管理制度化。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学校管理中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对学生会成员进行换届选举,通过民主推荐、学生自荐、公开演讲竞聘的方式产生学生会干部。通过学代会收集、整理学生对学校管理、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校长室全体成员出席会议,与学生代表面对面交流,落实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在学生处和团委指导下,学生会成员参与“优美教室评比”“校园采摘节”“跑操比赛”等评比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既监督了别人,也教育了自己,自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加强,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自理、自立、自学能力得到了增强。

2021年度,我校申报的“同心同向同行,共育美好附中”获评全省中小学统战与群团工作“同心育人”行动计划优秀项目。

四、家校社沟通合作

学校积极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了与高校、兄弟学校、社区等单位的沟通合作机制,主动听取他们对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格局。

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合作,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引领努力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每年召开家委会会议让家长了解我校的办学理念、听取我校工作报告,征求他们意见。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培训活动,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期期中、期末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发展情况、学生在校情况。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班级微信群等,向家长发布学校工作及学生在校情况等,收集家长建议和意见。周六家长志愿者到校看夜自修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定期邀请家长代表与学校工会工作人员一起督查学校食堂;邀请家长代表参与新生开学典礼、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学校教研活动等重大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在管理中的作用实现学校与家庭的有效沟通。举行“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等活动,主动接受学生、家长的监督学校对学生和家长提出的建议认真分析、及时整改、跟踪回复。学校还组织老师进行线上线下家访,努力沟通每一个家长,共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在南通市教育局组织的南通市2021年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家长网络调查问卷中,家长对我校的总体满意度名列高中学校前茅。

问题与不足

学生的自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家校沟通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改进措施和目标

   进一步发挥学生会和家长学校的作用,建立相关制度,规范化运作。

 

 

 

管理水平3-6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15

评估

指标

15.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积极服务于发展素质教育和师生的学习与研究。图书馆、实验室、课程基地、艺体场馆、信息中心等充分开放,设施设备利用率高

A

评价

细则

(1)校内教育资源利用率高,注重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课程基地、校园网络、宣传媒体文体场所等各类教育载体的开发、开放和利用,使之成为素质教育和师生发展的重要平台

(2)立足课程改革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充分开发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多方共建满足课程建设、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等方面需要外基地,做到有合作制度、教育方案、有兼职师资、安全保障、考核评价、有综合效益

(3)统筹规划、开发利用校内外数字教学资源,探索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教学自学相结合的学习路径和共享机制,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字资源。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校内教育资源用足用好

1.打造“书香附中”。我校图书馆为南通市示范图书馆,环境整洁优美、设施一流、藏书丰富。图书馆实行全开架借阅、网络化管理。设立了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座位数充足,期刊更新及时。图书馆使用《为硕师易图书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借阅图书,便于师生借阅。每天上午 7:30-11:30、下午 13:30-17:30 对师生开放,开放时间充足。师生到馆率和图书流通率逐年提高,2019 年图书流通率为 38.16%,2020 年图书流通率为 38.19%,2021 年为 39.74%。年生均图书借阅量达到 21册。

2.开展探究创新。学校按要求配齐理化生标准实验室,实验所需的仪器和物品配备齐全,我校配齐配足了类新型仪器,既能满足高中课程标准中所列的验证性,又能满足探究性实验的需要。实验室工作人员充足,都参加了南通市级以上专业技术学习与业务提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指导到位,服务周到。能按新课程标准和选科情况开齐开足全部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均为100%。实验室制度健全,管理到位,建有高标准的危险品仓库,并有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学生还可通过申请,自主使用各类实验设备、仪器、药品,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在实验员指导和帮助下物理、化学、生物相关社团和研究性学习能有序高效开展活动,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学生在实验探究、实验改进、理化生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我校每年承办南通市教师实验操作基本功大赛,本校有多位教师获得实验操作基本功比赛一、二等奖。

3.开发多元课程。依托学校星火创客空间、数学与科学、江海文化美育等三大课程基地和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工程与技术、艺术与传媒、体育与健康等五大学院,学校开发了115门选修课程,其中有50多门精品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提供了多样化平台:沈绣坊、古琴社、蓝印花布实践基地,使非遗文化在校内得以传承。篮球联赛、足球联赛、运动会每年有序开展,与中甲支云足球俱乐部、加拿大Balloholics等校外俱乐部开展合作交流,组织师生友谊赛、携手兄弟学校开展联谊赛,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校内文体场所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二、校外资源共建共享

1.开设“博雅”论坛讲坛。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及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宣传教育。开发云课堂,使之成为法治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阵地。五大学院积极推动“领雁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与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联系,开设教师“博雅论坛”,加强教师课程领导力和开发力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阔教师视野,逐步引领教师建立正确的课程观和学生观。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需求,各学院邀请“华裔神探”李昌钰、全国道德模范曲建武、人类学家周国兴等专家到校举办学生“博雅讲坛”75期,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不同兴趣特长,引领学生理性选择课程。

2.拓展劳动实践基地。借助博雅讲坛、班会阵地、国旗下讲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在全校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完善劳动种植项目,依托“附中劳动种植园”,通过向日葵种植,枇杷、石榴、柿子采摘,河道捕鱼,蓼蓝收割等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怀和善于劳动的技能。拓展劳动教育阵地,积极搭建雅正德育“必做值岗、义工、家务”的劳动平台,校内推行“承包责任”劳动岗,开辟志愿劳动岗;学校劳动教育有师资、有场所、有设备、有课时保证,劳动教育在附中成为新的常态课程。除了专业老师,我们还有“特邀老师”,他们常年在田头果园劳作,有着丰富经验。

3.开展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南通大学、蓝印花布博物馆、慈善博物馆、南通市环保宣教馆等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我校还积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担任义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完善校外资源合作共享机制。从长期合作的角度,坚持做到“六个有”,即有合作制度、有教育方案、有兼职师资、有安全保障、有考核评价、有综合效益,有效推进合作常态化、规范化。

一是制定合作制度:本着基地共建应有利于促进学校与基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宗旨,与南通环保教育馆、科技馆、慈善博物院、通师高专红色纪念馆、航院实训基地、海安南莫村等单位签订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合作协议,确保活动制度化和常态化。

二是制定教育方案:学校每次校外基地活动均订具体的活动方案,保障每次活动井然有序,活动效果显著。

三是聘请校外兼职师资:为确保活动效果,沈绣、古琴、蓝印花布、攀岩、击剑等课程,均职责相关合作单位的专业人员受聘担任兼职教师。

四是确保活动安全:每次基地活动前学校与共建单位都要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制度,确保所有活动均在安全状态下进行。涉及到交通工具出行的一律从网上平台按规申请车辆和相关供车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有关活动都与交警部门提前沟通,确保出行安全。

五是制定考核评价、综合效益标准:考核评价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是保证基地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提升基地活动的有效实施水平,建构学生、学校、共建单位的考核评 价机制至关重要。我校与共建单位都一起制定活动目标,一起研讨考核评价活动参与者方案,以保障活动综合效益。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高效利用

学校在教学资源使用上一直很重视,有老师自己的备课资源、上课资源(通过自动录播教室)上传到学校服务器上,同时学校购买了学科网资源(https://www.zxxk.com/高端用户,可以下载资源、可以组卷、可以二次备课等),还购买了北京的正确云资源(https://www.zqy.com/)。

学校师生可以通过学校云直播教室(结合智学网的智慧教室平台:https://www.zhixue.com/login.html,该平台为教师提供中学学段多学科电子教材及相应体系化资源,教师可在电子教材中直接获取云端体系化资源,个人网盘及本地教学资源。在资源中心里,教师可将云端资源一键加载至备课本、下载至个人资源库中。教师可将个人备课本、个人网盘中、本地的资源分享到班级、学生,便于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巩固,还可通过分享记录查看学生掌握情况和课前预习情况的结果,为教师授课提供支撑。)实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教学自学相结合的学习路径和共享机制,也通过南通教育的慧学南通平台(http://www.ntjy.net/)、学科网等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师生可以在智学网平台及慧学南通平台、每日交作业平台展示、共享优秀的数字资源。

问题与不足

教师利用校外数字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管理的潜力尚未全部开发,开发教育资源共享数字资源的主动性尚待加强。

改进措施和目标

深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动性,制订相关激励、保障制度。

 

 

 

 

素质教育4-1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16

评估

指标

16.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建成内容完善、年级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积极实施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局面。德育工作针对性强,成效明显

A

评价

细则

(1)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结合实际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建成内容完善、年级衔接、团群参与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2)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有效实施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设区市范围内具有特色影响和示范效应

(3)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形成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正确树立理想信念,科学设计发展规划,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有效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学校秉承“博雅勇毅”之校训,贯彻“笃善导”的教风、“敏学精思”的学风,有力地保障了学校“校风”一流、“教风”纯正、“学风”优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目标追求,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德育活动系列化、学科课程校本化,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一、“雅正德育”形成体系

1. 实施雅正德育课程的创新实践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高点定位德育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德育方案,有效推动德育工作落实。2017年首批成功申报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创建学校,围绕雅正德育课程的创新实践这一主题,贯彻落实“必记、必唱、必读、必做”的行动路径,形成了一批卓有特色的德育精品活动,高一新生入学仪式、高二远足实践、高三成人仪式、国旗班交接仪式、毕业典礼、传家风怀天下家风故事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体验升华,2019年以高分顺利结项。

2.制定规范完善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制定德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在每学期开学前制定德育工作方案,包括工作目标、工作措施、逐月工作安排等方面的内容。完善全员育人的制度建设,丰富德育工作内涵,激发全员德育工作的内驱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工作,建立特殊学生发展档案;强化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加强学生人格塑造,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加强制度建设,使我校德育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系列德育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新生入学时,组织特训营专题学习制度规范,开展养成教育,将制度规范内化为行为自觉。

3.构建丰富有效的德育工作体系。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三横三纵”德育立体体系。“三横”指学校教育线、家庭教育线和社会教育线,构建了校长室、校党委领导,学生处、团委牵头,各部门、家委会协同,学生会、自管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配合的“大德育”体系。“三纵”指全员德育线、德育专业线和自我教育线。2018年开始的“三风建设提升工程”所列25条,均由校长室成员总负责、中层干部分项负责,真正实现了全员育人,全员管理。德育带头人、德育骨干、班主任队伍的培训,提升了德育工作的水平和艺术性。校团委组建了道德讲堂、青年党校、少年团校,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平台。依托扎实有效的德育管理体系,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日益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显著,学校被评为“南通市慈善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基地”“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4.打造“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雅正德育行动路径强调“必做”,将“劳动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打造学科课程-校本课程-校外基地“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利用学科融合中的熏染-领悟-生成,实现知识到品格的迁移。以校本课程为主要内容,依托“附中劳动种植园”,通过向日葵种植,枇杷、石榴、柿子采摘,河道捕鱼,蓼蓝收割等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怀和善于劳动的技能,实现体会-领悟-创造的品格觉醒。从基本生活技能入手,倡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与父母同做家务。以社会为支撑,以中华慈善博物馆、南通环保教育馆、啬园等校外基地为阵地,通过劳动实践、社会考察、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品格发展的实践-反思-升华。

二、德育功能充分发挥

1.立法树人平台丰富

学校通过行政例会、班主任例会、国旗下讲话、班晨会、检查评比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确保各项制度落地实施,增强德育工作制度化的规范性、可操作性,提高德育工作效能,确保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学校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观摩活动、博雅讲坛、专题讲座、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等活动,拓展了老师和学生的视野,真正起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学校被评为南通市学科德育基地。

2.思政课程深入开展

铸魂育人,思政先行,作为南通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我校着力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思想政治学科张玲老师一堂题为《中国共产党:辉煌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现场观摩课评价颇高。党委书记成平更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主题,在学校博雅讲坛上,为高一800名学生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校党委组织政治学科全体教师开展“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课堂”集体备课活动,办好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突出思政课的关键地位,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切实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3.学科德育渗透全面

学校遵循《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的要求,让德育课程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用高品质、有内涵的德育,为成就学生有张力、有高度的未来奠基。为彰显德育课程的课程价值和育人价值,我们构建了三个方面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一是建立以“立志、励志”为主题的梦想德育课程体系,为学生将来成为有为人才播下梦想的种子,推进学生的理想抱负水平持续提升,以深入激发其学习动力和自觉,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二是依托南通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基地的优势,优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班会课序列化教材,突出立德树人的核心,将优秀的班会课案例收录整理成册;三是系列开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校本德育课程。2019年,我校被确定为南通市学科德育基地。

   三、学生发展全程指导

1.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专业化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职能涵盖生涯、学业、心理指导等多方面,按高标准设置预约接待室、放松训练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宣泄室、心理及生涯访谈室、测评室、档案室等九个功能室。打造生涯规划教育云平台,设立导师制,构建测评系统和档案系统。根据《南通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核评估方案》,制定了指导教师守则、咨询师工作制度、心理测验工作者道德准则、咨询师工作守则、心理咨询基本原则、值班人员工作制度、仪器介绍、功能室简介、来访者须知、咨询师须知等系列制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围绕着学生发展指导,从宣传、管理、认识、探索,体验、咨询等方面,营造了“开放、自由、励志”的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主阵地”。

2.心理指导覆盖全方位。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中心成立以来,接待咨询已达650人次左右。“525”热线电话24小时接听,心理沟通渠道通畅。中心注重家校合作,有家访的优良传统,疫情期间也以电话形式开展家访活动并记录留档。2021年学校对心育委员的培训管理再次升级,一是心育委员由原本的每班1名升级为每班男女各1名;二是制订《心育委员章程》,更加明确心育委员的选举标准、职责、考核、表彰等。有关心育委员相关会议的新闻先后被“南通教育”和“南通发布”公众号转载。中心注重一生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帮。在考试前后等重要节点、季节转换等重要时期,特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加强对出现学习、经济等困难以及家庭变故学生的心理关注。学校持续开展 “博雅讲坛”心理健康专场讲座、公众号“心理微话”固定板快、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班级成长树、心理及生涯主题班会和主题黑板报、常态化班主任沙龙和学生团辅、以心育委员为核心的朋辈关怀体系等校本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已成为品牌。    

3.生涯规划指导个性化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根据三个年级不同特点,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引领,帮助学生明确学业目标。一是汇编《百所高校简介》一书发放给高三学生,让学生对高校和专业及以往录取情况有所了解,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大学。二是以阶段性目标—中期目标——理想大学为梯度,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每次阶段性测试后,均比对目标达成度,分析得失,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和学法,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精心组织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引导学生在班级成长树上张贴自己的“理想果实”,综合职业倾向和学业成绩,提出选科建议;三是通过确定研学主题、制定活动方案、进行研学体验、开展表达交流、评价研学成果等环节,发挥同伴互助作用,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问题与不足

 

改进措施和目标

 

 

 

 

 

素质教育4-2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17

评估

指标

17.学校课程发展规划遵循国家课程改革要求,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课程开发、开设和更新机制完善。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上好规定课程学校建有选课指导制度,学生拥有个性化的课程修习方案课程资源丰富,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的需求。建成一批深受学生欢迎、为兄弟学校示范的优质课程

A

评价

细则

(1)课程发展规划符合课改要求和学校实际,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实施策略、评价标准和开发更新制度,形成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深受学生欢迎、为兄弟学校示范的优质课程不少于10门。

(2)严格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各学科3年课程安排合理、开齐开足。强化体育锻炼、学生视力保护和体质健康监测,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发实施劳动课程,统筹开展生活性、生产性、服务性、创造性劳动实践和体验活动,保证学生劳动实践的课时与质量。

(3)规范提供高考选科组合,并严格实施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强化任课教师管理责任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探索长课与短课、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传统课堂与线上课堂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计划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智能化。

(4)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更新、评价机制完善,学生学习资源丰富多样,校本选修课程开设15门以上(12轨制以上学校需同比增加),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课要求的学习需求。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课程发展满足学生需要

1. 课程发展整体规划。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学校建立领导小组,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课程实施制度,保证了学校课程发展规划遵循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如《课程发展规划》《南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从课程的建设目标、规划、实施、评价等方面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建设要求。学校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切实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建设目标、实施策略、评价标准上,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学生成绩的简单化评价方法,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2.课程建设机制健全。

一是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实施策略。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课程发展规划》明确了我校课程建设目标:以国家课程的优质实施为根本,以校本课程的特色构建为抓手,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全面设置有关课程,建设具有附中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科学实施国家课程和开发好校本课程。为顺利推进课程的实施,学校邀请校外专家组织学校教务部门、各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集思广益,共同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制度、细则。各学科教研组、各年级备课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予以贯彻实施。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成员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评价,不断修改、完善相关实施方案、制度、细则,然后再进一步实施,不断提升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是有科学的评价标准。《课程发展规划》《“立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等建立了明确的评价制度,课程实施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促进课堂不断优化为课程建设的评价标准。课程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堂评价三个方面,通过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方式,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多维度科学了解教师教、学生学的情况,以此来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三是完善课程开发和更新制度。为保障课程建设切实、高效、有序地进行,学校成立了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国家级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更新。为保证课程开发规范性,加强对课程开发的审批与评估,学校从课程开发的评估与审批、课程实施的操作与规范、课程后期的考核与奖励等方面来鼓励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课程的开发与更新。我校课程开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从提升教师自身开发能力入手,在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通过发挥校内名师的引领作用、聘请课程专家来校开设讲座、通过组织全校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等途径,使教师队伍素质得到稳步提升从根本上保障了课程开发的质量进行。其次,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发,学校对实验室、专用教室、专用场馆等按照要求进行科学配置并及时升级,充分满足了课程设置和校本课程开设的需求,比如除了设置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外,还配置了纳米实验室、数字实验室等专用实验室设置了专用的木工制作实验室、科创实验室等。

四是课程更新。校建立了基于学生选择需要的课程更新制度。学校还成立了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专家组成的“学校课程审议小组”,共同参与到校本课程的评价中来。课程评价主要包含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结合平时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思考,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改进。

3.课程建设体系完整。学校依据《南通大学附属中学课程发展规划》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尤其重视开好艺术、体育、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依托学校星火创客空间、数学与科学、江海文化美育等三大省级课程基地和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工程与技术、艺术与传媒、体育与健康等五大学院,开发了一批有特色、受学生喜欢的校本课程,形成了内容丰富又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课程体系。其中主开发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课程共11门。课程体系中主要有两类课程,第一类是国家课程,学校每年对外开设公开课、观摩课和示范课。近三年,有203人次涉及12个科目的教师在省、市、县范围内开设过示范课、观摩课以及学术讲座。学校每年举行大型公开教研活动,在省内形成了有较大的影响力。综合实践课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课外实践课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他们在活动中检验自己,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第二类是校本课程,该课程是必修知识的拓宽和延伸,每学期学校都开设20门以上的选修课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选修课的栏目中找到力展示和潜力激发目。

二、课程计划全面落实

1.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在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合理编制好各年级课表,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开齐开足各类必修课、选修课,做到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统一。学校严格课程编排工作,每学期都由校长室讨论确定好各类课程的课时,教务处严格按照要求编制课表,明确艺术、体育、劳动课程、校本课程的上课时间,确保学生每周有1节音乐课、1节美术课、1节劳动课;每周有2个课时用于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每学期都安排明确的研究性学习时间。

2.强化体育锻炼。按照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五项要求实施模块化教学,每日上午安排35分钟的全校大课间活动,根据季节性变化,分别进行跑操、课间操、特色操的锻炼,上、下午各安排一节眼保健操,对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进行全程管理,并纳入到班级常规考核之中;日常课程安排中,确保每班每周有2节体育课,在无体育课的当天安排有1节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3.开发实施劳动课程。我校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统筹开展生活性、生产性、服务性、创造性劳动实践和体验活动,保证学生劳动实践的课时与质量,三年共计6个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学校劳动课程重生产性实践高一年级统筹通用技术以及校本课程内容,在选修课及社团中开设劳动课程;高二年级开设植物栽培课程根据季节采摘蔬果;高三年级在植物栽培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内容。同时学校提供“雅正”志愿岗,高一主要负责书吧管理、高二每班轮流担任值周班、高三的志愿服务岗位主要在食堂。寒暑假劳动重生活能力培养每年寒暑假,将劳动与生活相结合的“做家务”已成为固定的劳动及考核项目之一。每年3月,团委提供平台,组织各团支部到校外基地或公共场所进行志愿服务。学校开展的创客“嘉年华”活动,将劳动知识化为劳动技能。

三、选修课程规范指导

1.严格实施学生选课制度,规范提供高考选科组合。学校出台了《学生学科课程说明和学生选科(课)指导办法》,明确了学校的选修课程体系,对选修课程的实施步骤了较为明确的说明,规范提供高考选科组合,学校开放所有12种组合。在学生正式选之前,召开家长会、学生大会,集中解读“学科课程说明和学生选课指导”,确保学生选课工作能实落。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从“智慧校园建设”“走班教学实践”“强化学分管理”三个方面推进学生课程修习方案的个性化。

2.强化任课教师管理责任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探索长课与短课、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传统课堂与线上课堂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态。

一是出台规章制度,增强课程实施后劲。学校先后出台了《“学风建设”八项规定》《教育教学管理考核办法》《自习课管理有关规定》《学生作业管理实施方案》,从源头上强化教师的管理责任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各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不定期举行教学交流活动,彼此切磋,共同进步,不断开发和完善特色课程。稳健而逐日增强的师资力量增强了学校的教研力量,为课程实施增加了后劲。

二是调整学习内容设置,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运用学校丰富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学校每年在五大学院开设校本选修课及社团活动,根据选课人数,采取大班与小班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另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学生实施导师制的辅导模式,进行小班化、专业性指导。疫情期间,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对三个年级学生进行网络授课,并进行网络空间管理,拉近了学校与家长、学生的距离,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是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告别单一的学习方式,学校从硬件设施、基地建设、文化布置、社团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力求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率。学校大力打造“智慧校园”,用科技成果打造创客中心、数字化专用教室,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奠定了物质基础;校外活动基地和共建社区,大大增加了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机会;学校校本选修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近年来,学校加快校本教材开发的步伐,立足校情,以生为本,挖掘校内外有效资源,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我校开设了一批配有校本教材的校本课程,与国家选修课程一起,共同形成了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实践性相结合的较为完整的选修课程体系,充分满足学生选择性修习需求。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计划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智能化。随着学校网站的正常运转和“智慧校园”的建成,学生的选课方式逐步从原先的“纸质选课、人工统计”向“智能统计”转变,学生的“走班学习”变得更为便捷、合理和高效。学校利用大数据进行排课,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志愿。基于学生兴趣、教师指导、平台分析的“个性化课表”是学生个性化修习方案的标志,为学生在“自我建构”中“化知成识”“化识成智”“学以致用”奠定基础。

四、校本课程资源丰富

1.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更新、评价机制完善。为了更好进行课程开发,我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和更新方案》,并按方案严格执行,有力地推进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建设。依据方案依据定题、申报、审定、选课、实施的程序进行校本选修课程开设,所开设的校本课程主要有价值类课程、学术类课程、拓展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双高课程。依据《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主要从课程开发教师和对学生两个方面进行科学评价。为能够及时对课程进行更新,学校依据《校本课程开发和更新方案》和对校本课程形成的评价,督促课程开发者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必要修改和调整,使课程更符合学校育人目标、更贴近我校学生实际、更符合学生需要。

2.学生学习资源丰富多样,校本选修课开设门数符合要求,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课要求的学习需要。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生源的变化,学校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展作为重点工作,努力打造精品课程。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不仅丰富了学校课程,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学期学校都会把计划开设的校本课程简介、任课教师信息等内容通过展板、资料等形式进行公示,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近3年,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达115门,其中精品课程有50左右

随着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近50名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艺体比赛中获奖,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问题与不足

   校本课程的精品化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改进措施和目标

  借助高校资源,进行合作开发;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的质量。

 

 

 

 

 

素质教育4-3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18

评估

指标

18.大力推进教与学方式改革,积极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普遍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

A

评价

细则

(1)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突出教学改革主题,目标明确,措施扎实,推进有序,注重反思,持续改进,90%以上的教师对教与学改革创新有研究、有实践、有收获。

(2)优化课堂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学习和创新优秀的教学成果,全面应用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教学改革主题突出

以更新理念、适应新课标要求为目标,有计划组织“新教材”“新课标”“新方案”学习。出台《“立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围绕“高效、智慧、学本”关键词,持续推进以“立学课堂”学科建构为重点的教学实践,每学科每周开设全校性研讨课,全校95%以上老师能做到人人开课、积极参与备课组活动及学科活动,研讨新课改动向,观摩学习课程改革的视频及各地优课评比录像。学校先后组织全校师参加文、理科“立学课堂附中范式”校内示范课、青年教师大比武、行政干部示范课等特色活动,每年全校开设校级公开课均在150节左右,每年举办以“智慧课堂和立学课堂附中范式”为主题的大型对外公开教研活动,邀请省内名校名师来校同课异构,校内外同行深入交流切磋研讨,有力助推了智慧课堂建设,发挥了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二、课堂教学聚焦素养

1.优化课堂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依托“立学课堂”附中范式的实践探索,学校大力推进导学案教学方式,要求严格按照“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要求,将教学过程设定为学生自觉先学—深度思考—有效合作—踊跃展示—大胆质疑—自主构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该学科的基本素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到价值引领正确、学科素养突出、学案设计科学、讲授简明扼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尽可能多地给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2.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校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地学习,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如利用学校的三大课程基地,通过校本选修课及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

3.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养成学生良好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为社区贫困家庭孤寡老人服务,培养其爱心,健全其人格,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拥有实践创新的能力和责任担当的情怀,注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教学方式以生为本

1.学习和创新优秀的教学成果,全面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校着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改革教学方式,结合校情、学情,凝聚共识,课堂教学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立学课堂”附中范式。学校确立“以生为本”理念,推进启发式、讨论式、小组探究式、自主探索式等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实现“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化。以“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能否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为“立学课堂”附中范式的评判标准,切实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学互评、教学相长。“立学课堂”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根本要义是“以学生为本”,学校要求各学科各备课组必须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精心编制活动单,活动设计和开展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保证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跨学科教学,有赖于各个学科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校特别重视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包括采用一定的分工协同和协作教学,在跨学科教学中,不仅教师之间,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教师和其他社会教学资源之间的协作。校还重视教学的开放性,充分运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打破空间上的限制。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学习过程开放,同时包括对学习结果开放。对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评估,不仅只是书面考试,更有表现性评估。

3.开展验证性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校验证性实验设计包括以下六部分: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原理、实验对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教学评价。物理、化学、生物的备课组长,每个月开展一次验证性实验教学示范课。学校要求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探究实验教学: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充分分析,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论,关注拓展-实验教学的评价。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方法的实现明显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不断提高,教师也在市实验操作比赛中多次获得佳绩。

4.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校 “立学课堂”附中范式采用导学案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仅会提升学习的质量与兴趣,同时也会促进自身思维判断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针对问题主动进行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探索,从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兴趣得到激发同时在不断的思考中也会领悟一些新的学习技巧,从而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师信息素养较高

学校师具备较高信息素养,除参加省信息技术2.0(https://www.jste.net.cn/uids/)培训外,校内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培训,比如电子黑板的使用,分年级、分学科组织培训(//www.caecollmar.com/xyxw/content_68060)。教师充分利用欧帝双屏纳米电子黑板的功能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也利用电子黑板里现有的资源库进行课堂教学(//www.caecollmar.com/bmlj/jwc/jszb/gzdt2/content_82299)。师还利用智学网平台的学生数据、学生作答题目等进行混合式教学。通过网络直播参与区域内的教研活动,比如和台湾新竹高中进行物理、英语学科的线上听课,课后研讨活动。师能利用信息技术数据资源、课堂及课后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评价(利用智学网平台和“每日交作业”小程序统计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进行精准的分析评价)。

 

问题与不足

   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

改进措施和目标

   学校搭建平台,加强学科之间的融通与协作。

 

 

 

素质教育4-4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19

评估

指标

19.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体系完备。健全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完善考试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助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进。评价科学规范,成效明显

A

评价

细则

(1)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等制度,着力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做到标准科学、操作规范、激励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和育人方式转变。

2)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落实评价工作规范要求,确保评价内容全面完整、程序严谨规范、材料客观真实。完善学分认定办法、标准、程序和学业评价,不断提升学分认定可操作性和标准化水平。完善考试评价机制,根据不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创新考试形式,优化考试内容,控制考试频率,加强学情分析,注重师生交流,引导教法改革和学改进

(3)坚持教师评价的正确方向,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教研为基、发展为本为基本要求,注重教师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创新教师评价的方式、技术和组织,发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引领和激励约束作用,形成推动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4)改进和优化课程评价,建立突出素质教育、覆盖所有学科、注重过程评价、创新评价技术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助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进。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学校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践行“博雅勇毅”校训,充分尊重学生、教师个性化发展,努力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样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在继承传统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学校积极探索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三项评价制度改革,三项评价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新课改的实施和变革,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评价体系规范完备

1.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评价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与突破口。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和学校办学特色,成立了由校长、各分管校长、各处室负责人以及学科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的评价改革领导小组,逐步完善各项评价机制,制订具体工作计划,用扎扎实实的举措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激励性评价体系,促进各级各类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了包括《教师年度考核办法》《教师年度评优量化表》《教师满意度调查表》《“立学课堂”教学评价表》《优秀学科评选办法》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评价制度,并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更新观念。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校园媒体大力宣传,积极营造改革氛围,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评价制度改革的参与者。课程评价重在引领各级各类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评价重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教师评价重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2.着力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为积极适应新一轮高考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借助于江苏省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多维度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强调激励性和发展性,减少语言描述类终结性评价,增加档案记录式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整体的教育要素的评价,通过设计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全面考量和判断评价对象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更新评价理念,明晰评价标准,明确评价要素,完善方法技术,注重持续改进,并充分体现教育评价的时代特征。学校着眼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不仅关注评价对象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横向比较,更加关注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纵向比较和改善提高,通过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科建设、学校发展等取得进步的程度,进一步评价教育教学和办学绩效,落实评价模式、要素和手段的创新。为有效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根据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精神,教务处组织各学科组制订学科类学分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出台《通大附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通大附中学分认(评)定方案》,每学期根据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具体从“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四个维度进行,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对获得A等级的学生进行公示。

学校坚持激励性评价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才能的多样化评价,关注学生所在团队学习小组的建设,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尊重学生的兴趣成长,多元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具体内容包括模块测试成绩、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校本课程学习、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学生在潜能发挥、特长发展方面获得的荣誉等实际表现,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袋,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加强了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的使用和管理,将学生高中学习阶段的各项活动真实地“记录”下来,通过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进行评定,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成长。学校注重对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个性化,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社区、啬园、南黄海训练营、南通市烈士陵园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服务社会,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倡导质性与量性评价相结合,重视评价的激励性原则,更科学、合理、客观的进行学生评价。通过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学生学分评定方案》等系列方案,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严格按照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六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创设了从生生评价到教师评价到班主任评价,直至学校评价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并确保规范操作,评价结果公正合理。将学生情况真实、全面地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并把评价结果及时上传到省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

多元多层次的评价方式,为学生展示个性、全面发展提供了舞台和空间。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斩获佳绩,在第23届“语文报杯”中学生主题征文大赛中,16名同学作品获评“金牌作品”,23名同学作品获评“银牌作品”,33名同学作品获评“铜牌作品”;在南通市第16届“三独”比赛中,获市直一等奖8个、大市一等奖3个;通大附中男声合唱团在市直学校首届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展演中获特等奖,在市第八届中小学校园艺术节声乐展演中获一等奖;诗朗诵《在灿烂的阳光下成长》在市直学校首届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展演中获一等奖;高二14班孙雨同学的书法获市直学校首届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艺术作品特等奖,宋怡丰等11位同学获第三十七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苏赛区)获奖;高三(13)孟响同学获英语口语比赛大市一等奖高二(2)陈海宁同学获世界机器人大赛中国区亚军;高一(8)班李时源、高二(1)班魏澄贤在江苏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中夺得男单和男双两项冠军;学校女篮获省高中生女子篮球锦标赛亚军,男足获局直中学校园足球联赛冠军,女子啦啦操队获大市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3.促进了素质教育发展和育人方式转变。学校还通过多种举措实施对课程、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所有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三项评价制度的改革,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对学生、教师进行民主问卷调查显示,两项评价制度满意度均超过98%。

二、学生评价形成体系

1.健全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学校采用以“朋辈师—社会”为一体的“品格发展评价系统,为高中学生品格发展评价提供有力依据和新思路。

朋辈评价:通过《个人发展综合评价表》,以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呈现学生品格与学问相生相长的过程。②教师评价:通过智慧课堂,记录学生与导师互动的即时行为,采集动态数据,呈现过程评价,形成结果评价。③社会评价:通过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和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反馈表》,形成指向个人的个体评价和指向小组的集体评价。以三方评价为面,构成学生品格基数,以阶段数据为线,形成品格发展指数,从而折射出学生品格发展态势,实现“雅正”目标的具象呈现。近年来,本校教师形成相关教育教学论文52篇,完成省市级课题4个。学校要求教师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引导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体验成功的愉悦。学校在学生评价方面,采取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及教师与家长评价三结合的评价方法,力争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

2.完善学分认定办法、标准、程序和学业评价,不断提升学分认定可操作性和标准化水平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我省课改要求,细化各类学科课程的学分分配方案,特别是明确了对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课程学分分配,形成了清晰的学年学分分配方案,制定了学年学分分配表。完善了学分认定办法,明晰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不断提升学分认定可操作性和标准化水平。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学校积极探索学科学业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并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教学组织运行机制。学校认真实施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认定管理,加强走班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研究,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教师个人与教研组团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3.完善考试评价机制,根据不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创新考试形式,优化考试内容,控制考试频率。各学科命题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设计,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明确规定了考试所涉及的基础性课程部分和拓展性课程部分的内容;摒弃单纯的知识概念的考查,淡化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把具有未来潜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再生性强的能力、方法和知识作为考查的切入点,从测量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着手,突出能力的要求,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注重拓宽选材“渠道”,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真实情境,体现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同时,高考各科目的考试目标更加具体明晰,逐步形成了以能力为主线、以知识为基础的试卷能力框架体系。同时优化高考试题题型,根据学科特点合理搭配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控制和逐步减少单纯记忆性的填空题,逐年增加简答题的题量和分值,以充分体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综合等。

4.加强学情分析,注重师生交流,引导教法改革和学法改进。期中期末考试后,坚持开好四个会议:年级质量分析会、学科质量分析会、班级质量分析会、学生表彰会,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查找原因,制定措施,落实培优补弱,补齐短板,均衡各科发展,加强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最终实现共同提高。建立了学生学习档案,对他们进行全方位跟踪管理,包括:学习、生活、家庭、心理、身体、个性特点,每次考试结束后,关注成绩起伏较大的学生,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并给每个优秀生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召开学生座谈会及优秀学生经验交流会。

三、教师评价不断完善

1.坚持教师评价的正确方向。学校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考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结合学校制定的《教师年度考核办法》《年度评优量化表》,着重评价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科研水平、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2.创新教师评价的方式、技术和组织,发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引领和激励约束作用,形成推动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采用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教学运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获奖等教学工作实绩。引导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学纪律,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学校应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互评、督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通过制定《通大附中教学质量保障条例》,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实践环节等的督导力度,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3.学校以师德为先弘扬高尚师德师风。每学期均召开师德师风专题大会,在显要位置张贴《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师德师风建设八项规定》《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组织教职工学习相关文件,开展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并签署“拒绝有偿家教承诺书”。同时在《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将“有良好的师德表现,关爱学生,团结同事。无体罚和侮辱学生、无有偿家教、无收受学生和家长礼金礼物等违反法纪的行为”作为基本条件。2016年至今,学校新增局级德育学科带头人1人,局级德育骨干教师1人,局级德育教坛新秀1人;新增市级优秀德育工作者3人、师德标兵1人、市级优秀班主任5人;新增市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公开课一等奖5人,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人;新增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南通市青年五四奖章1人。多年来,全校教职工恪守师德规范,敬爱学生,无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等违规行为

四、课程评价优化改进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根据国家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南通大学附属中学课程发展规划》《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立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明确了学校课程评价的要求,主要从评价功能上更加关注学生、教师、课程的发展,从评价的对象上从过分关注结果评价到更加关注对过程的评价,从评价的主体上注重评价信息的多元化,同时也在原有采用座谈会、问卷调查的传统评价手段之外,尝试采用信息化平台等新的评价技术进行测评。

学校通过发展性课程评价促进了学生、教师、课堂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助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进。

 

问题与不足

   对增值评价的探索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和目标

   加强对增值评价的研究,力争在一两年内形成具有附中校本特征的增值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4-5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20

评估

指标

20. 立足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育人业绩,注重围绕学科建设,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教科研工作有规划,有措施,有保障,有成效。有多项省级及以上研究课题和实验项目,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

A

评价

细则

(1)教科研工作突出目标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有规划、有措施、有保障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与育人业绩提升。

2学校近5年有独立或参与承担设区市级及以上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学校有自主确定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学科组、年级组均有教科研选题注重研究成果教育教学的应用。

(3)教师人人有研究专题,教科研、教改实验成果覆盖面较广(学校门户网可阅览核查),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参加校外学术交流、教学成果交流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教科研工作导向,把理论用于实践,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强化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使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得到了加强,也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一、教科研实践导向鲜明

1. 教科研工作突出目标意识,强化问题导向,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学校教科研工作能够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注重解决问题,力求发挥出教科研对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的助推作用。不断强化“以学定教”的教学意识,持之以恒地抓实“智慧课堂”“立学课堂”,将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做细、做实、做精。加强核心备课组建设,将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抓在日常、落到实处。常态化开设校级公开课,形成生动活泼、共享提高的教研氛围。

2. 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科研工作有组织、有规划、有保障、有激励。

有组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学校教科研工作由校长亲自抓,真正做到教育科研的一把手工程,一位副校长分管,教科处具体实施,每个教研组或课题研究组均有1-2名骨干牵头,全员参与研究,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的教科研网络体系。

有规划:本着实效、高效的科研原则,学校制定了《教育科研三年发展规划》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并在制度的保障和规范下,人人参与。为了更好地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功能,学校每学期都进行教科研工作总结,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实事求是分析,力求扬长避短,发挥出教科研对教师培养和学校发展的最大助推作用。

有保障:为使学校教科研工作系列化、实效化,学校制定了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等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以学科组、备课组为切入口,抓细、抓实校本教研活动。每周安排集体教研活动,由各备课组长负责,做到“有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系列制度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不断加大教科研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为全校性教科研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有激励:使教科研工作规范有序,落实到位,学校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考核细则和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方案》对承担课题、教学比武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发表论文、论文评比获奖、开设讲座和公开课、课程改革任务或教科研成绩显著的教师,在绩效中予以奖励。并在评先、评职、外出学习等方面给予优先,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增加教科研经费、培训经费的投入,优先保证并切实用好教科研经费、培训经费。

3.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与育人业绩提升。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通过教研与科研有效整合,引导教师快速成长,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学校现有省特级教师1名,正高级教师2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3名,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8名,南通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35人,局直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47人。近几年,学校有40多名教师参加教育教学评比或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0名教师参加南通市基本功或教学优课评比获一、二等奖。

促进育人业绩提升。学校教科研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近年来,学校高考成绩逐年提升。学校有数学和科学课程、星火创客空间、江海文化美育课程三个省级课程基地,学校教科研重视以课程基地的深度建设为抓手,切实提升基地的实施质量,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有效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深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潜心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近几年在中国奥林匹克竞赛中,化学1人获省一等奖,10人获省二等奖;物理2人获省二等奖,17人获省三等奖;数学2人获省三等奖。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1人获省一等奖,4人获省二等奖,3人获省三等奖。另有几十人获大市一、二等奖。在2021世界机器人锦标赛中,我校高二(2)班陈海宁同学作为江苏代表队成员一路过关斩将,勇夺智能车挑战赛亚军;2018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近200所学校共508支队伍参加了比赛,学校共有8支队伍参赛,获得了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首届CM3国际青少年创客挑战赛,我校白晶晶同学获一等奖,学校获工业设计奖和团队精神奖,刘正云老师获优秀创客导师。

二、教科研课题全面覆盖

范永梅、祁国斌老师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基于学院制的校本课程协同创新实践研究》和高迎九、成平老师主持的南通“十四五”市规划课题《育雅正之人:普通高中学生品格发展教育实践研究》为学校自主确定的两个综合性研究课题。

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持或参与了17项省级及以上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或品格提升项目。其中结题13项是:邹秀平老师主持的《高中思想政治舆情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王锦飞主老师主持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公民教育的研究》、张晓冰老师主持的《主体间性视域下的物理课堂文化的建构策略研究》、刘晓苏老师主持的《基于PPclass互动教学系统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刘晓苏主持老师主持的《“多维对话”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顾锋老师主持的《“三学”教学主张下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张玲老师主持的《高中思想政治创生课堂建构与实践研究》、成平老师主持的《思想政治课场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教育研究》、祁国斌老师主持的《基于学院制的校本课程协同创新实践研究》、朱全中老师主持的《雅正德育课程的创新实践》、高迎九老师主持的《引领学生锤炼品格的高品质社团建设》、杨彬老师主持的《基于概念隐喻的高中语文文本“场式”解读研究》、蔡权主持老师主持的《指向历史解释素养的史料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另外,近五年来,学校教师还主持或参与了20项市级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其中结题的12项是:陈乐老师主持的《基于概念图有效促进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明永红老师主持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生成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展云飞老师主持的《图在物理思维可视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蔡权老师主持的《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冯荣国老师主持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涵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实践研究》、黄建华老师主持的《以合作体验创生智慧生物课堂的实践研究》、杨志俊老师主持的《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课程群建设与研究》、张勇老师主持的《雅正德育的创新实践》、高迎九老师主持的《学生个性成长:引领学生锤炼品格的高品质社团建设》、王锦飞老师主持的《指向科学精神培育的思政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丛茂勇老师主持的《泛在学习环境下高中智慧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徐小健老师主持的《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主题式实验教学研究》。

三、教科研成果广泛交流

1.教师人人有研究专题,教科研、教改实验成果覆盖面较广

全体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心工作,树立“人人都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理念,做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处及各教研组都在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并把课堂教学中生发出来的问题提升为研究课题。人人有研究的机会,人人有自己的“微型课题”,缩短了解决问题周期,提高了解决问题效率。学科组、年级组都有教科研选题,老师们研究热情高涨,各小组围绕省、市、校级课题展开合作研究,确立研究专题,定期汇报总结。

近几年,学校成功举办了“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项目培训”“初、高中信息技术创客与教学专题研讨”等省市教科研活动。学校多位教师应邀在省内外和全国部分骨干教师会议上作教科研专题讲座或经验介绍。国家级、省市级多家媒体对学校教科研学科基地建设均有报道,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近三年学校分别接待了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新疆、台湾等省外,以及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外几十个教育考察团的参观考察。教科研成果得到了有效推广,产生很大影响力,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参加校外学术交流、教学成果交流

近三年学校在省市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47篇, 2019年教师发表论文53篇,发表论文数占教师人数比24.5%;2020年度教师发表论文47篇,发表论文数占教师人数比21.7%;2021年度教师发表论文47篇,发表论文数占教师人数比21.7%,另有25篇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一批高水平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杨彬老师的《与妻书教学设计》《唯有埋首躬耕,方能仰望星空》、张勇老师的《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心理学分析》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黄建华老师的《Ⅰ型糖尿病乳酸菌口服疫苗疑点的解读》发表在《生物学教学》; 王锦飞老师的《也谈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活动设计》、邹秀平老师的《逻辑思维可视化的解题策略》、张玲老师的《例谈“小题大做”》《议题式教学活动设计四向度》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王锦飞老师的《咬定青山不放松,越是艰险越向前--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考》发表在核心期刊《教学月刊》(政治教学);刘正云老师的《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物联网课程设计》发表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等。

袁磊老师的《教学做合一构建高中语文分层教学探究》、石冯珺老师的《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获省级论文评比一等奖。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南通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南通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南通市地理学科德育基地”,获得“省教科研基地”称号,“数学和科学课程基地”“星火创客空间”被评为省优秀项目。张玲老师获省科研先进个人,祁国斌、严涵、杨彬老师分别获得省教育研究成果奖一、二、三等奖。

问题与不足

教师教科研意识尚待加强,高质量教科研成果尚待提升。

改进措施和目标

持续深入推进教科研意识,从制度及绩效考核等各个方向大力推动。

 

 

 

 

素质教育4-6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21

评估

指标

21.重视国内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办学视野。学校多次主办或承办国内外教育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国内外教育交流。主动与区域内兄弟学校分享与交流发展经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升。注重借鉴国外同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优化人才培养方式

A

评价

细则

(1)加强国内教育交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升。近3年,至少主办或承办设区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观摩、交流活动1次,公派参加设区市内及跨区域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的教师比例不少于20%

(2)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积极与国外教育机构及同行联系、交流和合作,注重借鉴世界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不断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国际学术交流、师生研修活动。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加强国内教育交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升

学校十分重视与国内学校、教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每年通过合作共建、接待来访、安排跟岗研修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开展教育教学交流,通过结对帮扶、区域经验分享等形式促进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升。加强与国内名牌大学、知名高中、社会机构等交流合作,为学校高品质发展护航助力。学校积极主办、承办教育教学观摩交流活动。近3年承办省、市、区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达12次(其中省级2次,大市级6次,区级4次),累计参加约2350人次; 近3年联合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及相关专业研究机构,主办对外大型公开教研活动3次,累计参加约1700人次。积极为老师进修深造,学习研讨创造条件。近3年来,组织参加省市内外教育教学研讨交流达900多人次。

二、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拓展教育国际交流渠道

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为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中外语言文化互通,学校每年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境外修学活动,通过组织和参与跨文化交流的一系列活动促进师生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等,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能力的学生。2017年暑期,学校组织16位学生赴英国曼彻斯特,6位学生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进行研学旅行;2018年暑期,学校组织32位学生赴英国,5位学生赴美国参加研学旅行;2019年暑期,学校组织9位学生赴英国参加研学旅行。研学活动让参加学生有机会零距离接触感知他国文化,发掘历史,了解国外风土人情,城市建设,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自2017年以来,学校外事接待20多次,其中2017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第42学区教育代表团、日本石川县“少年之翼”青少年友好团、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教育考察团以及韩国金堤市市长李建植等来访;2018年加拿大ABA篮球俱乐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国际教育学院、丹麦瓦埃勒市代表团来访;2019年纳米比亚霍马斯省代表团、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学生代表团以及俄罗斯圣彼得堡市376学校教师来访。学校在国际理解教育,国际交流方面的种种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获得上级部门的肯定。2017年12月学校成功获评“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南通市仅三家);2020年5月年学校成功申报为中法百校交流计划项目学校(南通仅一家);2020年6月学校成功获评南通市首批国际理解教育基地。

拓宽友好学校交流合作。自2018年以来,学校共与海外5所学校(或集团)签订协议并开展合作,分别是2018年2月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签订教育交流协议、2018年9月与俄罗斯英雄宇航员学校签署合作协议、2018年11月与美国哥伦布天主高中签约友好姐妹学校、2019年5月与美国法兰克福独立高中签署交流合作协议、2019年9月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376学校签署交流合作协议。2017年以来,学校接待国外来访参观交流20多次。学校长期坚持与友好签约学校保持联系并就教育教学开展交流,借鉴世界高中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不断优化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为有意出国留学的学生搭建平台。2015年至今,学校先后有16名学生获得国外众多名牌大学录取通知。另外学校与加拿大苏安高中和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签订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已有10多位学生升入当地的大学就读本科。

参与国际教育交流研修。学校积极参加市教育局、市外办以及江苏国际交流中心等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其中2017年暑期南通市教师STEM课程引智培训班在学校开班、2018年11月朱全中校长参加了第十四届江苏省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左秀丽主任参加了2018年南通市中美教育研讨会;2019年9月23日至28日学校主动承担“锦绣江苏”接待任务,接待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代表团一行17人在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交流和访问活动。近几年来先后公派16人次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出国(境)交流学习,分别赴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美国、俄罗斯、韩国等。2018年学校聘请英国苏曼教育国际发展中心Laura, Este两位老师来学校对全体英语老师进行培训。2019年聘请俄罗斯圣彼得堡市376学校伊娃老师来学校给外语选修班同学教授俄语。学校积极参加汉推活动,2019年先后选派周建云和杨建华两位英语老师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市376学校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汉语言教学及交流工作。对方学校所在地区的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跟踪采访,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问题与不足

因疫情缘故,对外交流尤其是国际交流受到较大影响。线上交流效果、效率还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和目标

创造对外交流平台,提升线上、线下交流质量。

 

 

 

 

办学绩效5-1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22

评估

指标

22.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好。学业成绩优良,学习负担合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等各项活动,在设区市及以上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学生社团类型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参与面广,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感强

A

评价

细则

(1)学生发展全面,综合素质良好。3年学生中未发生违法犯罪案件

(2)毕业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视力不良率低于70%或升幅低于入学初5%,学生掌握1~3项体育技能。

(3)学业水平考试一次合格率98%以上,近3年教学质量稳中有进,毕业生就读本科院校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学生个性发展成效显著,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设区市级及以上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

(5)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并具有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和自制自控能力。

(6)学生社团数量不低于学校班级数的两倍,类型多样,覆盖面广,并有2个以上有传承性和特色化的品牌社团。社团组织规范、活动丰富、评价配套,学生在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觉成长中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学生素质发展全面

学校严格落实《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制定了《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每个学生均填报《雅正德育实践手册》记录成长经历,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三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100多名学生被评为省市优秀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法治教育、安全管理等工作常抓不懈,聘请南通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房栋,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杜开林,南通市公安局内保支队二级警长刘风华,北京大成(南通)律师事务所律师冯薇雅四位同志担任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法治副校长,每月入校开展法治教育。近三年来, 未发生师生意外伤亡事故,师生无违法犯罪记录,学校被评为“全省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南通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二、学生体质健康达标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学校每年举行田径运动会、高一年级足球联赛、高二年级篮球联赛、高三年级拔河比赛,八字跳绳、旋风跑,广播操比赛、跑操比赛,各类特色活动得以充分开展,展现了学生阳光健康的青春活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学校严格按照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实施模块化教学, 每日上午安排35分钟的全校大课间活动,根据季节性变化,分别进行跑操、课间操、特色操的锻炼,上、下午各安排一节眼保健操,对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进行全程管理,并纳入到班级常规考核之中;日常课程安排中,确保每班每周有2节体育课,无体育课则每天安排1节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中,通过三年完整的模块化教学,使学生都能掌握2~3项运动技能,课外活动中,抽出15分钟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并将锻炼的项目与体质测试的内容相结合,每年学生体质测试的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近视率由2020年的94.45% 下降至 2021年的92.94%

三、学业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合理统筹必修和选修学科教学计划,全面落实各学科教学任务,努力推进“智慧课堂”模式,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近三年来学业水平测试一次合格率一直保持 98%以上,2020年一次性合格率为 99.1%,2021年一次性合格率为 98.9%,2022年一次性合格率为 99.2%。高考成绩持续攀高,本科上线完成率稳步提升,为一流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与中考成绩对比,学生的发展率位于南通市前列,被市教育局表扬为进步最快的学校。2019 届我校参加高考 561 人,本一达线 215 人,达线率 38.3%。本二达线率 97.1%。2020 届我校参加高考 613 人,本一达线 256人,达线率 41.7%,本二达线率 98.2%。针对生源情况,学校既注重文化生的培养,也重视音乐、体育、美术、传媒等领域特长生的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力争让每一位学生成功成才。

四、个性发展成效显著

学校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在国家、省市比赛中成绩显著。在市直学校首届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展演中获声乐合唱特等奖、书法作品特等奖、诗朗诵一等奖;在2019年南通市四星级普通高中学生军训汇报展演中,学校荣获四个一等奖,勇夺团体第一名;校女子足球队获2020年南通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总决赛女子组冠军;学校女篮获省高中生女子篮球锦标赛亚军,男足获局直中学校园足球联赛冠军,女子啦啦操队获大市比赛一等奖第一名。陈海宁获得2021世纪机器人大赛锦标赛中国赛区亚军,5人获得2019年南通市“领航杯”机器人、创客创意竞赛高中组一等奖;每年举行的南通市中小学生 “三独”比赛中,学校多名同学夺得一等奖;李时源、魏澄贤在江苏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中夺得男单和男双两项冠军。黄俊皓、曹洋、范圣杰等获得2020年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南通市选拔赛中学生组特等奖第一名;李展羽获得南通市“我为文明校园代言”辩论赛最佳辩手称号;曹洋获得南通市直属学校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现场个人赛中学生组特等奖;在第23届“语文报杯”中学生主题征文大赛中,16名同学作品获评“金牌作品”方妍同学获评 2020年度南通市“最美中学生”。

五、学生信息素养较高

学校“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等立体性交互工具,包括电子课本、微课录制、班级空间和课堂学习工具,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和贯穿全习场景的教学交互。课堂内,教师发布各种课堂任务到学生终端(平板电脑),让全体学生或学习小组来完成,课堂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上的互动兴趣,同学间也可以互相学习。 自主学习系统秉持“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每个学生个人学习数据、学习情况会在系统内全面汇聚,推送给教师,助力教师精准备课、个性化教学。同时通过海量体系化资源建设、学情精准分析、针对性学习资源推送等,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自主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学校教室及功能馆室门口都装有电子班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交流和分享。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并具有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和自制自控能力。

六、学生社团全面覆盖

1.社团类型多样,覆盖面广,活动有序,精品迭出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正常开展社团活动,精心打造涵盖人文、艺术、科技和体育等多个领域学生社团近百个,形成了人人进社团、 班班有社团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建成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精品学生社团,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潜能、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校合唱团在中国魅力校园合唱节中获银奖、市艺术展演特等奖,南通市合唱比赛一等奖,校女篮获省高中女子篮球联赛亚军,校男篮获省高中男子篮球联赛第四名,健美操社连续多年在省、市啦啦操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讲演社《少年中国说》《我爱你,中国》《有的人》均在省市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创客社团在中国机器人大赛医疗与服务项目获二等奖、南通市“领航杯”机器人创客竞赛一等奖。

2.社团组织健全,活动丰富,管理到位,评价科学

学校制定了《学生社团活动制度》,每周六下午安排社团活动,以教学楼、实验室、运动场及体育馆为主要活动场地,聘请了一批业务精湛的专兼职队伍担任社团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和学生社团干部带动社团管理。社团指导老师在学期初制定规章制度,上交工作计划,写好每期教案,使社团活动能够有序顺利开展;期末做好社团活动小结;各年级社团负责部门按时检查考勤评比;学期末按社团老师和学生出勤率以及社团成员参赛获奖情况评选出优秀团队辅导教师、优秀团员和精品社团等等。学校构建了完善的社团活动管理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体系等,进一步规范各社团的管理制度,促使老师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使工作有方向、有目的,进而引导社团健康和谐发展。近三年,学校先后拨付专项资金,用于社团设施设备购买及更新、服装道具购置、优秀社团及指导老师的奖励。

3.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觉成长,成效显著

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在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觉成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学生社团根据学生兴趣申报组建,组建后在聘任教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自我管理,每年自主开展招新活动和成果展示。自管会每天对教室、宿舍卫生及文化布置、跑操等方面进行日常检查和考核,全面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学生会负责篮球联赛、足球联赛、艺术比赛、科技展示等校园主题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定期组织班长开展工作交流,朋辈教育卓有成效。各种形式的社团组织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丰富了我校的校园特色文化,增强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感。

问题与不足

精品社团和品牌社团的影响力尚不够达,辐射作用尚不明显。

改进措施和目标

注重精品社团的内涵构建和外部推介,更好她发挥辐射推动作用。

 

 

 

 

办学绩效5-2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23

评估

指标

23.积极践行先进的办学理念,经多年积淀与凝练,形成本校特有的传统优势、办学特色和良好的办学声誉

A

评价

细则

(1)有先进办学理念,经多年追求、积淀,形成学校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并成为学校声誉的重要标志,在设区市内外有较大的影响

(2)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统领学校特色建设,办学特色有一定时间的积淀,有特色课程特色教师特色科研等支撑,有90%以上的学生受益面,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同行认同度

(3)办学特色报告与学校发展规划对办学特色的建设目标路径措施和成果等相互印证,办学特色有一定个性、有丰富内涵、有标志性成果,基本符合学校实际样态和质态。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践行博雅教育理念

通大附中办学九年多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彻“文化立校、以生为本、内涵发展”发展战略,践行“促进科学、人文和艺术三位一体”的博雅教育理念,秉持“博雅、勇毅”校训,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办学优势不断助力学校实现新跨越。

优势一:发展基础的优势。校是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建校之初是全市占地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办学定位最高的基础教育学校,是江海大地上一颗引人注目的教育明珠。2021年,学校制定的“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将学校努力办成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现代办学理念,有品质、有品位、有品格的优质品牌高中的办学目标。

优势二:人才聚集的优势。学校领导团队和一批骨干教师,来自南通顶尖的高中学校和市内外十多所名校,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兼收并蓄各校宝贵经验,并融合成附中的办学特色。

优势三:大学支撑的优势。作为南通大学的附属中学,两校之间有着长期的密切合作,2021年2月,两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校还与南通大学相关学院长期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德育、学生培养等方面合作。

当前,学校正以“教学高质量、办学高品质”为目标,突出 “聚焦教学质量提升,聚焦优质人才培养”的学校发展重点,敢于梦想、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坚于作为,力争把通大附中办成领导满意、社会赞许、业内肯定、近悦远来的区域质量名校。

二、彰显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以四星级普通高中创建、高品质高中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创了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新局面,形成了雅正德育、学院课程、智慧课堂三大特色。

特色一:雅正德育,奠定学生成长之基。学校全面实施雅正德育,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力打造“雅正”德育品牌,以严格管理、精细管理铸造最好校风。积极开发“雅正”德育课程,并使之系列化,围绕“四必”行动的基础课程成为附中学子的必修课;入学仪式、远足活动、毕业典礼等精品活动课程助力学生成长;基于生涯规划、学业发展、心理健康的拓展课程为附中学子的未来奠基。学校以“雅”润情怀,以“正”树品格,努力创生“立德树人”的校本典范。学校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助力学生成长,长期坚持开设博雅讲坛。2019年,校“雅正德育课程的创新实践”作为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首批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学校在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上作“雅正德育”经验介绍。2017年,学校被评为“南通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基地”,是南通大市唯一获此称号的普通高中。

特色二:学院课程,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建构学院式课程。以人文与社会学院、数学与科学学院、工程与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等五大学院建设为龙头,建成了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星火创客空间、江海文化美育课程基地等3个高水准省级课程基地,是南通大市拥有省级课程基地最多的普通高中,是全省课程基地建设样板。目前学校正在申报基于体育与健康学院的省级“篮球文化场域下“智仁勇”精神浸润式课程建设”课程基地。五大学院既是学科课程教学中心、选修课程研发中心和实验装备管理中心,又是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四位一体。每个学院都整体建构学院课程体系,学校选修课程丰富且特色鲜明,依托五大学院已开发115门校本选修课程,有近百个学生社团开展日常活动。2019年,学校的省规划课题《基于学院制的校本课程协同创新实践研究》结题。

特色三:智慧课堂,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加速推进智慧课堂建设,配备了较为领先的数字化教学硬件和教学平台,拥有60多个学科功能馆室。学校系统谋划,坚持智慧课堂行动研究,提出“用智慧的方式培养智慧的人”,积极开展“立德树人视域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制定了“立德树人视域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评价表”。每年举办以建构智慧课堂为主题的大型公开教研活动,吸引省内外同行前来观摩交流。2017年,联合南通市教科院举办以“促进智慧学习·建构智慧课堂”为主题的公开教研活动,来自南通中学、如皋中学、如东中学、通州中学、白蒲中学、西亭中学、平潮中学、南通二中等知名学校的骨干教师与我校教师共同登台展示。2018年联合南通市教科院、南通大学教育学院成功举行“创生问题情境•建构智慧课堂”大型公开教研活动,来自南京一中、镇江中学、常州五中、徐州二中、南通中学、如东中学、如皋中学、通州中学、天星湖中学的骨干教师同课异构。2019年,联合南通市教科院、南通大学教育学院、南通市名师导师团成功举行“深化智慧课堂•推进学科育人”大型公开教研活动,来自徐州二中、扬大附中、苏州星海实验中学、市教科院、通州中学、如东中学、南通中学、南通一中等骨干教师与我校教师同课异构。2020年,联合南通市教科院、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共同举办的以“新课程•新课堂•新智慧”为主题的大型公开教研活动,来自天一中学、淮阴中学、海安中学、海门中学等名校名师以及我校的15名骨干教师以校际合作与同课异构的方式,共同登台展示。2021年,校联合南通市教科院共同举办以“立学课堂的附中实践(高效•智慧•学本)”为主题的大型公开教研活动。近年来,教师教育理念和课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三、夯实特色发展基础

1. 特色课程让教育更具品质

开发“学院课程”。学校以人文与社会学院、数学与科学学院、工程与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等五大学院建设为龙头,建成了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星火创客空间、江海文化美育课程基地等3个高水准省级课程基地,是南通大市拥有省级课程基地最多的普通高中,是全省课程基地建设样板。每个学院都整体建构学院课程体系,学校选修课程丰富且特色鲜明,依托五大学院已开发115门校本选修课程,有近百个学生社团开展日常活动。2019年,学校的省规划课题《基于学院制的校本课程协同创新实践研究》结题。

共建“双高课程”。为进一步丰厚学生素养、拓展知识结构、提升境界格局,进一步激发学生内蕴的兴趣与潜力,帮助他们寻找到最适合的发展方向,更加科学地进行人生规划,学校与南京大学共建“双高课程”,其中“人文综合课程”项目合作协议已完成签订并顺利开讲。学校通过与南京大学也共建课程、共享课程及有关实验设施等方式,建设与大学教育相衔接的拓展型及研究型课程,为优秀学子提供科研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为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设“博雅讲坛”。为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倡导思辨精神,培养优良学风,践行素质教育,近年来,我校广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利用周六下午来校给学生开设“博雅讲坛”,至今已开设70多场,内容既涉及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生涯规划指导、前沿科技、时事政治等问题,也有跟高中课程学习紧密联系的高考作文写作、英语思维方法、高考数学备考策略等内容。国际痕迹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南师大博导袁启荣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万夕里教授、上海戏剧学院丁浩主任和曹品教授、苏州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王平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崔成前博士、全国劳动模范羌宁剑工程师等专家、学者纷纷做客附中博雅讲坛,“高度、深度、广度”兼具的“博雅讲坛”为附中学子奉上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精品,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充分奠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2. 特色教师让教育更有活力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学校重点打造学术名师特色团队。学校一直以来为教师积极搭建平台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近3年,有203人次涉及12个科目的教师在省、市、县范围内开设过示范课、观摩课以及学术讲座;共有43人次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杨彬副校长获省优课评比一等奖、黄颖老师、毕玉老师获青年教师省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严涵老师获江苏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共计147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5年来,17项省级课题中13项结题,20项市级课题中12项已顺利结题。校现有2名正高级教师、1名特级教师,拥有各类学术荣誉称号的老师共有75人,占全体教师总数37%,居南通大市同类学校前列。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现已形成具有附中特色的学术名师特色团队。

3. 特色科研让教育更富内涵

(1)三维动态循环助推课题深度研究。

学校课题研究工作聚焦前沿理念,立足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教师、课堂三维动态循环,使课题研究进入有价值、有深度、有效用的良性状态。

课题研究从教学实践问题中来,到课堂改革应用中去。学校认为有价值的课题是指向教育教学实践的,因此要求课题的提出必须要深耕课堂,助力教改。如:《泛在学习环境下高中智慧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主题式实验教学研究》等课题实现了课堂到课改的循环。

课题研究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中来,到解决问题策略及实践中去。学校认为有深度的课题是指向办学根本任务的,因此要求课题能指向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LIC模式下高中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课堂渗透HPS实践研究》等课题实现了核心素养落在实处的循环。

课题研究从教师专业素养发展需求中来,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中去。学校将教师专业发展视为工作重点之一,因此要求课题研究要能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如:《提升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行动研究》。

(2)依托学院与基地开展课题前瞻性研究。

学校以五大学院为依托,探索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的相融相生的有效途径。以课程基地为平台,实现学科滋养和资源集聚,形成校本课程;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实现知识发展和品格提升,促进课堂改革;以课堂改革为抓手,实现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落地,形成专题论文;以课题研究为指引,实现理论总结和实践创新,形成特色成果。近年来,学校继续推动五大学院建设,已形成115门校本选修课程,并对50多项校本教材进行整合改进;《基于学院制的校本课程协同创新实践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舆情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课堂渗透HPS实践研究》《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课程群建设与研究》等省级规划课题及5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基于学院制的校本课程协同创新实践研究”成为市普通高中“特色项目”;杨彬副校长基于“学院制”研究形成的专著《言意创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学校着眼“指向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着力探索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背景下,以智能设备和智联空间打造智慧教学环境;推动课程基地学科融合和资源转化,构建智慧教学内容;以互动课堂和数据评价为手段,形成智慧课堂范式;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品格提升,重塑智慧育人目标。凝粹以为知,化知而成智。目前,学校已举办以“指向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活动,特邀市教科院冯卫东和周荣斌两位专家作讲座;《基于PPclass互动教学系统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课堂渗透HPS实践研究》《图在物理思维可视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已申报立项,正在推进研究。

(3)以问题导向落实校级微课题研究。

学校各教研组秉承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思想,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校级微课题研究。各学科组、年级部根据各自教育教学的需要,对教师提供教科研选题,教师可根据《校级“个人课题”选题指南》选择自己当年需研究的课题,周期一般在一学年内,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综合开展研究。学校微课题研究突出一个“真”字,即:问题要“真”,要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态度要“真”,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过程要“真”,追求实践中的探索,注重过程中的实效;成果要“真”,关键是看是否取得了符合研究内容和目标的成果。近五年,陈嘉俊老师的《史料教学中史料的选择探微》、许江宁老师的《特殊情境下体育模块教学重新分组的策略研究》、何超老师的《军山自然地理野外探究》等一大批微课题取得切实有效的成果。学校被评为南通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

4.办学特色有个性、有内涵、有成果。

此部分内容,详见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报告》。

问题与不足

由于学校办学历史较短,学校传统优势在形成与凝炼之中,个性化特色尚不够鲜明。

改进措施和目标

陆续深入进行内涵建设,开设特色文化,形成较鲜明办学特质和优势。

 

 

 

 

办学绩效5-3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24

评估

指标

24.学校是所在区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的基地,其经验在设区市及以上范围内推广

A

评价

细则

(1)学校在素质教育的目标设计、制度创新、育人模式改革等方面有研究、有实践、有成效,在设区市范围形成辐射效应或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推介。

(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积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学科发展创新中心建设、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等,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成果在校内外得到推广应用,或在设区市及以上教育部门评选中获奖、在主流媒体上宣传推介。

(3)教师培养和教育科研成果丰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优秀教师成为区域教学研究组织的带头人,其经验可资兄弟学校学习借鉴。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目标,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创响了“雅正德育”的品牌,打造了立德树人的校本典范。立足“教育高质量、办学高品质”目标,主动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突出教学中心,变革管理模式,打造高品质教育。目前,学校已成为本地及周边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的基地,这些方面的经验已在省辖市区域范围内推广。

一、实施素质教育,打造立德树人典范

将素质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营造出“全员、全程、全方位”和“落细、落小、落实”的素质教育工作格局,不断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近年来,学校在学生思想、劳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生涯指导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南通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南通市学科德育基地学校,成为南通市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和典范。学校的素质教育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同。

1. 明确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推行“科学、人文和艺术的和合教育”办学理念。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育人目标是: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雅正德育体系,学生的公民素养、学识素养和生命素养同步提升,培育具有“博雅、勇毅”气质和“勤敏、卓创”个性的附中学子。

2. 推进制度创新,保证育人成效

学校不断完善素质教育立体模式。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素质教育的学生立场,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三横三纵三全三素养”的素质教育体系。“三横”指学校教育线、家庭教育线和社会教育线,“三纵”指全员教育线、教育专业线和自我教育线,“三全”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素养”指学生的公民素养、学识素养和生命素养。全校上下协同一致,立德铸魂,久久为功,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通过完善素质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具有附中个性的育人模式。

3. 改革育人模式,引领个性发展

(1)课程育人:聚焦核心素养,整体构建素质教育课程。近年来,校一直致力于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例如雅正德育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活动课程、拓展课程三个部分。基础课程重行为习惯,重立德铸魂,围绕“四必”:即必唱(国歌、团歌、校歌)、必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训三风、家风家训)、必读(宪法、论语、名著)、必做(值岗、义工、家务)。活动课程重主题活动,重实践体验,以高中三年学习生活的重大仪式与主要活动为主体,涵盖每年的“三大节日”课程体育节、艺术节、科学节)、“四大仪式”活动课程入学仪式、开学典礼、成人仪式、毕业典礼、主题教育课程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责任教育以及社团活动等。拓展课程重项目式学习,重创造创新,分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品格提升、价值引领五个模块。学生发展指导生涯规划系列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江海美育实践课程、科技创新体验课程、附中农场劳动课程等,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

(2)活动育人:贴近学生生活,持续优化素质教育活动范式。自2017年以来,每周六下午学校都会广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设“博雅讲坛”,至今已达75场,内容涉及人文、艺术、科学、法治等各领域,得到同学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退役老兵刘诚参加国旗班交接仪式,为同学们讲述国旗护卫精神;邀请著名人类学家周国兴教授参加毕业典礼,对同学们进行人生规划指导;邀请国际痕迹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做客博雅讲坛,告诉同学们怎样“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成人仪式上接过《宪法》单行本的神圣,四十公里远足中的坚持、体育节和艺术节时的欢腾,校庆日蛋糕的香甜,考前喊楼的震撼,还有捕鱼节、合唱节、经典诵读、社团活动、草坪毕业典礼……每一项活动都旨在帮助学生激发内驱,增强内省,树立信念,提升品格,日益成为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活动范式。

(3)文化育人:强化正向激励,协同创生素质教育文化。学校依托“五大学院”“三大课程基地”的资源优势开展的社团活动精彩纷呈。人文学院里的模拟联合国、辩论社、国旗讲团,艺术学院里的沈绣坊、古琴社、蓝印花布工作坊,数理学院中的纳米实验室、地理环幕、趣味物理,技术学院里的创客空间、木工坊、精工坊、激光雕刻、航模社团,体育学院里网球社、武术社、棋社、魔方社、攀岩社等等近百个学生社团的常态化活动,为挖掘学生的爱好与创造潜能提供了保障,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实践意识。每学期末,学校通过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义工服务等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每年评选出勤敏博学之星、和融雅正之星、诚朴担当之星、坚毅卓创之星等学生榜样,营造出浓厚的素质教育氛围。

(4) 团队育人:坚守师者情怀,精心打造素质教育团队。通大附中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支敬业、专业、乐业的教育团队,他们秉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导航”的教育理念,用爱心、责任、智慧来实现培根夯基、启智润心。在素质教育团队建设中,学校特别注重引领、传承和分享,每年都通过专家培训、青蓝工程、基本功比赛、总结表彰、沙龙分享等多种形式推促团队成员学习和思考,力求在规范化工作的同时拥有个性化举措,培育了一批有思想、有个性、有魅力的素质教育专家型教师。学校多人被评为南通市优秀班主任、南通市德育优秀工作者,多人获得南通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4. 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近年来,学校高考成绩连年创新高,实现了低分高出、高分优出,一批又一批学子走进了心仪的高校深造。每年均有一大批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充分彰显附中学子的素养和风采。三年来,附中学子共30余人次夺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涉及足球、篮球、网球、健美操、机器人、书法、写作、经典诵读、合唱以及学科类竞赛等多个领域。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一直名列大市普通高中前茅。2017年以来,学校面向市区所有初中和部分小学,每年举办“创意•创新•创客”嘉年华活动,利用本校优质资源,培养孩子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学校的素质教育辐射力强,每年均吸引了近百批次来自省内外的各地教育代表团来附中学习交流。

二、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立学课堂样板

1.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校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积极推进三类课程建设。以学科融合类课程为抓手,在充分理解雅正育人要素的基础上,将学生品格发展与语、数、外等各门基础学科相融合,利用学科融合中的熏染领悟生成,实现知识到品格的迁移。利用“五大学院”“三大课程基地”和“劳动实践园”着手开设拓展类课程;以“雅正”为核心整合区域资源,开设心理健康、价值引领、审美创造等多类融趣味与品格发展于一体的课程,实现体会领悟创造的品格觉醒。同时推动国学课程创新,以中秋、端午为契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提炼家训、讲好家风故事,开展论语课程,国学诗词大赛等形式,形成附中特色文化。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人为本,在课程建设校本化、生涯指导个性化、选科走班特色化、管理评价多元化等方面具有成熟的体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胸怀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积极启动新课程实施路径的研究,打造学科发展创新中心,为新课程顺利实施架设平台,并引领本区域内其他学校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学校利用多年来办学丰厚的人文资源,不定期举办不同研究阶段的“交流汇报会”,并邀请有影响力的专家、名师来校指导,拓展教师研究思路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课程内涵与价值。

学校着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改革教学方式,结合校情、学情,凝聚共识,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立学课堂”附中范式教学模式。学校确立“以生为本”理念,推进启发式、讨论式、小组探究式、自主探索式等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实现“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化。以“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能否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为“立学课堂”附中范式的评判标准,切实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学互评、教学相长。“立学课堂”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根本要义是“以学生为本”,学校要求各学科各备课组必须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精心编制学案,活动设计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保证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推进课程基地建设新进程

以课程基地的深度建设为抓手,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切实提升数学和科学课程基地、星火创客空间、江海文化美育课程基地这三个省级课程基地的实施质量,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有效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深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潜心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完成了“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院制的校本课程实践创新研究”承办了2次全省课程基地培训活动学校还荣膺“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首批领航学校数学和科学课程基地、星火创客空间两基地被省教育厅评为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优秀项目。

3.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成果在校内外得到推广应用,或在设区市级及以上教育部门评选中获奖、在主流媒体上宣传推介

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成果在校内外得到推广应用。学校融合市内外各方面优质资源的智慧与特长,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充分借鉴省内知名高中学校的经验、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充分接受国外学校的辐射,培养具有开放型品质、国际视野的现代师生。通过教学展示与教学交流活动,选派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校领导去市内外兄弟学校上示范课或进行学术交流,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作用和辐射能力。近三年,先后来校考察、调研、交流的学校有海门一中、盐城田家炳中学、台湾新竹高中等名校,以及陕西省教育厅、山东临沂兰山区教育考察团、泰安市教育代表团、山西省曲沃县教育代表团、河北省隆尧县教育代表团等。我校也鼓励并支持学校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应兄弟学校邀请,朱全中校长、高迎九校长多次进行经验介绍,既高屋建瓴又务实适用,对学校课程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受兄弟学校领导老师的赞许。

教学改革、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成果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江苏省委新闻网、南通电视台、《江海晚报》等媒体的宣传推介和广泛关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三、坚持科研强教,打造教师发展高地

1. 教师培养体系完备,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鼓励教师做“学习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层次清晰的全员轮训,积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每个教室都配有视频展示台和数字投影仪,并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培训,让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系统应用功能;全体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及2021年南通市局直学校教师全员网络研修,合格率100%,教师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比例超过 90%。

全体教师都制订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书,规划书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学历提升、教学成绩、教学观摩与比赛、教学竞赛、论文发表或获奖,课题研究、培训、指导青年教师等内容,同时有专人负责各阶段考核,最终形成个人专业成长档案。

2. 教育科研成果丰硕,教师专业发展得到彰显

作为省“科研基地”和市“教科研先进学校”。全校教师树立了“人人都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理念,自觉将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学校教科研氛围浓郁,科研成果丰硕

近五年来,我校教师主持或参与了17项省级及以上教科研课题或省品格提升项目,其中13项课题已结题。另外,近五年还有我校教师还主持或参与了的南通市立项课题20项(12项已结题,5项在研,3项已立项),校级微型课题20多项。

近三学年我校在省市级及其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47篇, 2019年教师发表论文53篇,发表论文数占教师人数的比24.5%。2020年度教师发表论文47篇,发表论文数占比21.7%,2021年度教师发表论文47篇,发表论文数占比21.7%。

3.优秀教师成为区域教学研究组织的带头人,其经验可资兄弟学校学习借鉴

目前,校现有省特级教师1名,正高级教师2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3名,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8名,南通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35人,局直带头人、骨干教师47人,这些优秀教师中有不少老师已成为南通市教育教学研究组织的带头人。

   学校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师发展中心、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会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通过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教学沙龙、观摩研讨等方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引领与专业指导。近三年,毕玉、黄颖老师分获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杨彬老师获江苏省高中优质课展评一等奖;严涵老师获江苏省高中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郑馨竹、马佳、王志娟、时宇、戎灿、黄小芳等参加南通市基本功或教学优课评比获一二等奖;卢东琴、施慧、韩慧贤、刘涵、张玲、施敏、崔馨文、王军臣、陆姗姗、庄佳、许雪等老师参加南通市区教学优课评比或基本功比赛获一、二等奖。

   学校在指导、引领学科建设,对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成效突出,社会和其他学校认同度高。市教科院多次在我校组织全市现场会进行观摩交流,精心打磨的课例为市县其他教师提供了示范性强、操作性强的典型教学案例,市教科院的专家们普遍认为我校管理扎实,案例质量高,教研组合力强,教学效果好,成功经验可资兄弟学校学习借鉴。

问题与不足

   学校办学的影响力尚需进一步提升。

改进措施和目标

   在3-5年时间内确立区域名校的地位,一是苦练内功,继续走内涵发展之路;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办学影响力和辐射面。

 

 

 

 

办学绩效5-4

1)自评概述

指标序号

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

自评结果

25

评估

指标

25.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服务社区,多渠道为兄弟学校发展提供支持。学生、家长、毕业生满意度高,同行及高等学校评价好,认可度高

A

评价

细则

(1)开发开放学校资源,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利用多种形式服务社区,使学校成为社区教育的基地、精神文明的窗口

(2)多形式为区域内外学校提供服务、支持,主动输送、服从调配管理干部和优秀教师,不抢生源、不挖名师,区域内学校同行评价满意达到85%以上

(3)建立在校生满意度调查和毕业生发展长期跟踪调查分析改进机制,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各方评价的满意率均在85%以上

自评概述

现状与成效

一、主动服务社区建设

发挥资源优势。学校设施齐全,科学与技术学院、工程与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配置了先进的馆室硬件和设备。学校培风剧场配备优质的音响系统,900多个座位,曾作为南通市“两会”会场,经常为南通市政府、事业单位的各类会议、讲座和培训提供场地。学校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南通市产研院、星中青创园、中国银行、第二看守所、福彩中心等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合作共建,发挥学校设施和资源优势,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与陆洪社区长期共建,假期组织学生赴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重阳节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儿童节送礼物到福利院。发挥学校教师特长,开展招生咨询、心理咨询等各项服务。学校党委与海安南莫村党支部持续共建,送教捐书、慰问走访、文艺下乡、扩大宣传有效助力薄弱村转化升级。

开放体育设施。坚持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周末和寒暑假,学校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单双杠常态化向青少年学生、教职员工、学校周边社区(村)居民、社会体育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助力全民健身。学校多次承办教育系统乒乓球比赛、中小学生健美操比赛、足球比赛、篮球联赛等,2018、2019、2021年学校均作为南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体育测试和体检场地,为南通市中考学校和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举办创客活动。2018年开始,学校每年寒假组织“创客嘉年华活动”,面向全市初中学生开放学校资源,设立创客机器人体验、精工、木工、数字物理、建模、蓝印花布、沈绣等十多个课程,由本校优秀教师团队担任现场指导,让学生充分感受科技魅力、数理乐趣和艺术美感。3年来,先后接待1200多人次入校体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誉。

二、积极发挥帮带作用

校以教师交流、支教送教、输送干部等多种形式全力为区域内外学校提供服务、支持,不仅全力辅助区域内兄弟学校,而且辐射西部地区;不仅输送优秀教师,而且服从调配管理干部。不抢生源、不挖名师,主动送教上门,校在区域内学校同行评价满意度达到95%以上。

教师交流。与区域内的越江中学、八一中学等本地薄弱初中开展结对共建组织学科专家团队到越江中学、跃龙中学、天生港中学、苏通园区实验学校等学校送教送学,全力扶助薄弱学校。与区域外的徐州二中、广西梧州第八中学、盐城田家炳中学等签订结对合作协议,选派教师到徐州、宿迁、射阳等地任教授课或开设讲座。

支教送教。连续选派十多名骨干教师,接力支教新疆伊宁县第二中学,互访交流300多人次,周云旗副校长连续六年挂职伊宁县二中校长,为援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累计选派4批共13人次奔赴新疆霍城、青海贵德、陕西咸阳、甘肃兰州等地开展送教讲学,送教范围覆盖西部多地。学校获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大功奖励。

输送干部。服务干部调配需要,向兄弟学校输送管理骨干。副校长周云旗同志兼任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党总支部书记、校长,党政办主任陈晓宇同志调任南通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党政办副主任周鹏同志调任南通市市直学校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教务处主任张健同志任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副校长,国际教育处主任左秀丽同志调任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副校长,工会主席王锦飞同志挂职小海中学副校长

三、高度重视各方评价

学校通过校园网、校长信箱、家长委员会和学生会等途径,采用定期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来信来访、社区走访等形式,广泛了解学生、家长、毕业生、同行、高校等对学校的评价,以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2020-2021 学年度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校的满意率达到98.5%、在校生对学校的满意率达到99.1%、毕业生满意率达98.4%、家长对学校满意率达 94.4%,学校工作得到教育同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生评价。学校每学年举行教师“六认真”调查,由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无记名评价;教务处定期组织班级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教学需求;学生处、团委以学生代表大会、团员代表大会的形式,征集学生意见;后勤部门定期以问卷形式,进行膳食质量满意度调查……在各项学生评价中,满意度均在90%以上。

家长评价。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课堂,经常邀请家长代表来校参加各类公开课展示活动、观看军训会操表演、参加校园科技节艺术节、参观宿舍、体验食堂用餐等活动,家长对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态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通过调查,三个年级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都达到96%以上。

毕业生评价。学校建立了毕业生发展跟踪调查机制,建立历届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毕业生在走进高校,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和专业发展等情况,并为毕业生的学习就业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同时,高校通过该机制反馈毕业生质量,为校教学评价和改革创新提供参考依据。校先后成为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南通大学等院校优质生源基地,并被确定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理工、南通大学等院校教学实践基地学校。

问题与不足

 

改进措施和目标

 

 

 

分享到:
【打印正文】
Baidu
map